當前位置:秒知幫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立冬的風俗是什麼 立冬的風俗有哪些

立冬的風俗是什麼 立冬的風俗有哪些

導讀: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乾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漸變。那麼立冬的風俗是什麼?立冬的風俗有哪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立冬的風俗是什麼 立冬的風俗有哪些

立冬的風俗是什麼

1、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2、吃餃子

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一來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而“好吃不過餃子”;二來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些地方要吃倭瓜餃子,夏天買的倭瓜經存放後做餃子餡,味道既與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蘸醋加爛蒜吃,別有一番滋味。在吉林,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

立冬的風俗是什麼 立冬的風俗有哪些 第2張

3、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爲“冬釀”,祈求福祉。

4、舂“交冬餈”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餈”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餈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裏。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餈”。做好“交冬餈”,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立冬的風俗是什麼 立冬的風俗有哪些 第3張

立冬氣象變化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一般還不會太冷。冬季普通盛行東北風和北風。

在南方地區,從立冬至小雪期間,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說,正所謂“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在南方初冬時節一般不會很冷,但隨着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

立冬期間的華南北部,即便寒風掃過,氣溫會迅速回升,晴朗無風之時,常有“十月小陽春,無風暖融融”之說。

秦嶺淮河以北附近地區,冷空氣頻繁出現,降溫成爲這個時節的常態。東北和西北地區,這個時候已經是大雪紛飛的景象了,尤其是東北黑龍江地區,已經異常寒冷,這裏早在立冬到來之前就已經入冬了。而西北地區秋季的紅黃景象還未完全褪去,但雪花已經飄落了。

標籤: 立冬 萬年曆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zh-hant/qingdian/jierixisu/qd5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