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安徽的清明風俗 安徽民間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安徽的清明風俗 安徽民間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導語:安徽的清明風俗有什麼特色?和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關於安徽民間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只有去到當地才能真實的瞭解,近期清明節將至,如果你知道安徽地區有哪些獨特的民俗民風,可以去安徽的一些保留比較完整的村落看看,那些地區至今仍有着比較正宗的傳統的清明節傳統文化。

安徽的清明風俗 安徽民間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安徽的清明風俗 安徽民間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清明節

安徽的清明風俗

1、清明廟會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的由來,相傳是為紀念春秋戰國時代晉國人介子推的節日,五河清明廟會則是以祭祀城隍、民間掃墓、祭祖、歌舞、民俗活動、商貿活動為主要內容。體現了人們嚮往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生活安居樂業的美好心願,傳承和發展了淮河文化,推動了當地民歌及各種淮河地域特色文化活動的繁榮,拓展了淮河流域佛教、道教文化及其它民間技藝的生存空間,帶動了當地商業經濟的發展。

五河清明廟會是淮河流域規模較大、歷史悠久、人數眾多和充分展現民族精神的廟會。

2、釀酒、懸柳、祭祀

徽州府於清明淘新泉釀酒。貴池縣清明節,婦女制米繭以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涇縣稱清明為「插柳節」。壽春清明,家家插柳,並懸紙錢於墓樹,稱為「贐野鬼」。

清明節,時在4月4、5或6日。在清明節這天,合肥家家户户習慣在門頭上方懸柳枝、往墳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鄉踏青遊春。清明節懸插柳枝的習俗由來很久,傳説以此可避邪御災,故有的婦女還習慣在這天將柳葉插於頭上。民諺曰:“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此俗語雖屬無稽之談,但其卻印證了插柳俗是旨在避邪御災。在清明節踏青遊春,多主要是為祭掃祖墳的,俗稱為上墳。

上墳活動在清明節前三天後三天均可,但必須在午後。上墳祭祀前,先給墳冢培土、加固、挑高,並在墳頭上加蓋碗狀土塊,共兩塊,小的一頭相對置,放於墳頭上,謂之“墳帽子”。其間壓一紅紙條,謂之“陰聯”。然後在墳冢前擺放祭品,通常為酒食及死者生前愛吃的菜餚、果品等。比較考究和富有的家庭,還以豬、羊、整雞、整魚等物作祭品,但多數以紙紮品代之。 老泗州網

真正的雞、魚、肉、蛋等食品,常在祭祀後取回,用以犒賞平日看墳的人和與先祖生前有交好的族人。祭祀開始時,焚燒“紙錢”、紙紮祭物,鳴放鞭炮,祭者按輩份先後向亡靈磕拜。動情者,常失聲慟哭,悲情難止。南宋詩人高翥《清明日對酒》詩曰:“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描寫的就是人們在清明掃墓時的悲涼情景。

清明節

我國其他地區清明節風俗

福建

福建地區的大多數人在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廣西

廣西橫州鄉民在清明節會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説可使眼睛明亮。

湖南

長沙人會在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而永州府清明節會在凌晨汲水,經數月味、色不變,用以造酒尤佳。

山東

山東的各個地區習俗有點不一樣,像魯北地區還保留着鬥雞子的習俗。而齊山、博山等地在清明節煮一鍋小米乾飯讓牛飽餐一頓,稱為「飯牛」。還有棲霞、威海等地,在全族公祭後,會一起吃祭後的饅頭及菜餚,稱為「房食」或「祊社」。

陝西

姻親間以紙錢相贈,且互相拜墓,並且還折柳枝插門。

台灣

台灣地區因為大部分十閩南人的後裔,所以清明節習俗跟福建這邊的習俗大同小異。

江蘇

江蘇鎮江的民眾會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説可以明目,而江蘇泰州地區的民眾會舉辦(撐會船)活動。

安徽

安徽貴池縣清明節會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徽州府會在清明淘新泉釀酒。

江西

江西永豐縣地區的掃墓會以前三後七為期,就是以前面三天和後面七天的日期來算,然後還會做繭果、壓糯米糕吃,這方面跟古代的寒食節較為相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zh-mo/xiaoxiao/tianqichangshi/1w5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