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驚蟄節氣的古詩 驚蟄的歷史淵源

驚蟄節氣的古詩 驚蟄的歷史淵源

導語:在我國深厚的歲月積澱裏,人們知道的跟節氣相關的諺語以及在詩詞是非常多的。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來學習一下,驚蟄節氣的古詩有哪些?驚蟄的歷史淵源是什麼?接下去請大家收藏好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不清楚的朋友們看完就明明白白了。

驚蟄節氣的古詩

驚蟄節氣的古詩 驚蟄的歷史淵源

驚蟄節氣

《聞雷》

【唐】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温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餘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春雨早雷》

【唐】張説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台。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節氣的古詩 驚蟄的歷史淵源 第2張

驚蟄天氣

《秦樓月·浮雲集》

【宋代】范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濕。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驚蟄時,春雷陣陣,驚到了鳩鳥,楊柳隨風拂動,春草濕潤,那花隱處,有一人正憑而立,賞這春日風光。

詞人在末尾點出“花梢缺處,畫樓人立”,頓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詞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菩薩蠻·春雨》

【宋代】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張元幹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雲笈籤。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驚蟄節氣的古詩 驚蟄的歷史淵源 第3張

驚蟄

驚蟄的歷史淵源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自然節律變化有着密切的關係。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西漢戴德《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驚蟄始雷”的説法則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相傳是漢朝時期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因此,“啟蟄”的名稱便在日本保留了下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zh-hk/xiaoxiao/tianqichangshi/vdd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