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城市文化 >

2018年版海南省定安縣各鄉鎮地名的來歷

2018年版海南省定安縣各鄉鎮地名的來歷

2018年版海南省定安縣各鄉鎮地名的來歷

2018年版海南省定安縣各鄉鎮地名的來歷

定城鎮

高龍村:村落坐落在長條土脊(俗稱土龍)之上,故名。

大底村:因村莊位於平原中央。形似一個錐臺,中間高四周低,底部似鍋蓋。故歷來有鍋蓋村之稱。形體地面較大,取“底大興盛”之意,故名大底。

春山村:明舉人李開裡第。開號春山,故以號名為村名。

羅溫村:俗稱灣邊村。明代建村,名祿運村。當地俗稱有“落運”之嫌,意頭不好,後以諧音改稱羅溫。

仙溝圩:舊名火燒坡,古有地震,裂成一溝。明代一老婦從仙屯村遷來火燒坡居住,稱仙人。後漸發展成圩集,故名仙溝圩。

巡崖村:唐懿宗鹹通五年,李將軍帶領兵船在這裡登陸,船到這裡為止。古人認為船到了崖,故稱船崖。到了宋朝,瓊州府在這裡設立巡檢衙,駐守關隘。因衙與崖同音,船崖就改名巡崖。

仙屯村:仙屯一世祖莫意“夜夢村莊上空有燦爛的雲彩出現,是為吉祥之兆”,以“新雲”立為村名。莫意世祖在世時,村人生活無憂無慮,快樂猶如神仙,“新雲”改名為“仙屯”。

楊邁村:宋代建村,時為楊、吳二姓人居,而楊姓人多,故名楊邁。

龍州圩:清末在河邊龍公廟旁形成圩集,因河山地形似龍,故名龍州圩。

新竹鎮

祿地村:明代邱姓村民從瓊山縣金花村遷居於此,因其祖邱浚在朝中為官而得益受祿,故名祿地。

龍湖鎮

居丁圩:清末成圩,民國遷今址,始稱永隆市。因位處交通丁字路口,故名居丁圩。

南福嶺村:地處南福嶺腳得名。

永豐圩:駐地原名長嶺村,清道光四年(1824年)建圩集,以此地土壤肥沃,常獲豐收之意命名永豐圩。

佳龍村:明代建村於條形山丘之上,地形似龍,是人住的佳地,故名。

雷鳴鎮

雷鳴圩:駐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十甲人共建圩集,稱雷打坡圩,因常有雷電擊傷人畜得名。後雅化,名雷鳴圩。

梅種村:明末村民王傑昌從龍梅村遷此定居,不忘故土,故名梅種村。

黃竹鎮

黃竹圩:駐地明初建村,地多黃竹,故名黃竹村。明弘治年間形成圩集,故名黃竹圩。

龍流水村:明末建村,村前小河流過,喻為龍流水,故名。

富文鎮

九所圩:圩集建於清代,原名賓文市。建國後以圩靠近九所村而改名九所圩。

深水村:明代許氏村民從瓊山遷此河邊定居。據族譜:“居深潭湧水灌萬里,水潤地根深葉茂世代番昌樂蕘天”,故名。

白鶴村:明初成村,地形似白鶴,故名。

龍門鎮

龍門圩:駐地清初有那危市,在隆門、南資二圖交界,即此地。清雍正時集市擴大,改稱隆門市,諧音龍門圩。

久溫塘村:明末建村,村前池塘長年水溫較高,故名久溫塘村。

龍拔塘村:村落東南面有900多平方米寬的池塘,傳說古代神龍從此拔起昇天而成,故名。

赤土村:村莊周圍是赤色的富硒泥土,故名。

嶺口鎮

嶺口圩:清康熙九年級姓人共建圩集,名三家坡市。為定安縣人出入母瑞山隘口,故稱嶺口圩。

三加村:明代有幾批都是三家人遷居於此,故名。

封誥村:因元代李青梅被元文宗封為娘娘,故名。

禮守堆:原名黎首堆,即南建州州府外黎族首領居住的地方,後諧音禮守堆。

梅村:莫姓先人從定城莫村遷居於此。不忘祖居地莫村,故諧音梅村。

翰林鎮

翰林圩:駐地清代稱來統路市,抗日戰爭時被焚,商戶遷寒娘園重建集市,諧音稱翰林圩。

林田村:清初建村。此處坡地寬闊,取名藍田。1870年以藍田嶺香木成林,改名林田村。

沐塘:“沐”方言音同“木”。村莊樹木成林,池塘水井水資源豐富,故名。

龍河鎮

龍塘圩:駐地古因有井湧水量大,人稱龍滾井,井邊有池,稱龍塘。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在龍塘村附近形成龍塘圩。

天池村:元末建村。此地因地勢高用水困難,村民多挖池貯存天下雨水,故名。

綠林村:村莊綠樹成蔭,故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chengshiwenhua/56r4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