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旅遊 >

一個破景點為什麼門票這麼貴?

一個破景點為什麼門票這麼貴?

每個假期中國各個地方人山人海,一般來說,國外游回來的人——無論是充斥著地中海陽光的朋友圈,還是回來每人有份的比利時巧克力或日本白色戀人餅乾,都以絕對高大上的姿態毫無懸念地秒殺國內遊選手。

一個破景點為什麼門票這麼貴?

然而,國內遊也不是沒有鹹魚翻身的可能。這時,只要搬出“景區門票”這個必殺器,就能讓國外遊的人偃旗息鼓:

“剛去完布達拉宮,門票200元,你去盧浮宮多少錢?” “85元。”

“去莫高窟門票花了200元,吉薩金字塔什麼價位?” “23元。”

“天門山門票258元,你們富士山多少?” “啊?富士山沒有門票……”

在國內玩一趟,花在票價上的錢居然比世界著名景點還多,有沒有搞錯?

價再高你也會來

事實上,中國景區票價貴已經不是新聞了。世界旅遊組織對國際旅遊者消費結構的分析表明,門票支出僅佔人們旅遊消費總支出的7%左右。然而參考中國旅遊研究院的調查,國內遊客在門票上的開支在旅遊消費中所佔比例高達21.92%,排在交通、購物、餐飲、住宿和文化娛樂開支的前面。沒錯,在門票票價上,國內游完勝。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的資料,在所有5A級景區中,有近一半的景區門票價格在100-200元之間,有近10%票價在200元以上,僅有12家5A景區免費對公眾開放

早在2005年就有學者做過統計,發現中國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的門票價格相當於人均GDP的1%,而美國為0.05% ,加拿大為0.02%,韓國為0.01%,日本的佔比更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算下來中國相對門票水平至少是國外的20倍。

而單從收入上看,估計大部分人掏錢買一張5A景區門票時都還得掂量一下荷包重量:2016 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為2801元,農村1030元。而張家界、故宮等5A景區門票價格,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2.14%到9.21%,農村的5.82%到25.04%,

對於高票價和持續的漲價,不少景區顯得十分理直氣壯。最常見的理由便是“我們要控制人流量”。為了保護景區資源和環境,限制遊客人數理所應當。但隨著景區漲價一同增長的旅遊人數,讓這一藉口顯得有些站不住腳——2015年和2016年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的遊客數分別為5.26億和5.93億。

2017年10月8日,國慶黃鶴樓景區遊客為登樓排長隊一個小時 ▲

而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攜程旅遊集團共同釋出的研究報告,這個國慶中秋長假國內旅遊市場預計接待人數更是達到7.1億人次,同比增長10%。中國人在國慶黃金週這麼熱衷旅遊,說到底還是因為平時根本沒假期。

美世諮詢曾對62個國家員工的帶薪假期做過統計,其中中國員工帶薪假期天數排在世界倒數第四位,比排名第一的英國少了將近半個月。而人社部的調查表明,中國帶薪休假的落實率僅為50%。也就是說,有一半的人都沒能享受到本就少得可憐的假期。

對於嚴重缺假的中國人來說,錯過國慶黃金週這樣的超長假期,再想出遊恐怕又要等上一年。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人就算吃一年方便麵也要攢足錢,等著在假期好好揮霍一番。當你好不容易決定拋開工作走向詩意的遠方,門票顯然不是最能左右你做出這個重大決定的主導因素。

尤其中國不少熱門5A景點都在西部和北部,對於大多數出行的人來說,既然都走了這麼遠,區區一張門票怎麼能夠阻擋他們繼續前進的腳步?事實上,要想控制遊客數量,與其在門票價格上費腦筋,不如直接限制進入景區的遊客數,還更公平。

2017年10月2日,遼寧鴨綠江畔上演人擠人, 斷橋景區限流放行▲

所以,用高票價控制人流量顯然只是一個藉口。這些著名景區之所以敢放心漲價,就是因為儘管人們抱怨聲不斷,但到頭來還是會攜家帶口擠爆景區的大門。要知道,國內旅遊景區一向屬於稀缺資源,特別是九寨溝、黃山、長城這類獨一無二的自然文化遺產。

據統計,雖然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名列全球第三,但是人均遺產地係數(即一國遺產地總數與人口數的比值)排在倒數第三,僅多於奈及利亞和印度。這意味著,景區票價具有較低的價格彈性——由於輕易找不到替代品,所以再怎麼提高票價,人們對這些稀缺旅遊資源的需求也不會降低多少。

英國的一項研究也印證了這點——僅有 4%的被調查物件認為博物館票價的高低對於他們是否去博物館有較大影響。低價格彈性並不意味著門票漲價絕不會影響遊客人數,外國研究者用經濟學模型為澳洲兩個國家公園門票構建出需求曲線,發現原價0澳元和5澳元的公園門票,需要分別漲到166澳元和197澳元才能顯著影響遊客的遊覽意願。

顯然,現實中大多數景區票價都不可能漲得如此戲劇性。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2016年全國七個節假日接待了約14億遊客,貢獻了國內旅遊市場近三分之一的遊客量。

2017年10月2日,廈門鼓浪嶼迎來國慶黃金週旅遊高峰▲

黃山風景區單一張門票就超過兩百,然而遊客們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幾分:今年正月九年級,黃山景區在中午就達到了最大承載量3.5萬人,被迫停止售票。知道遊客不會因為票價高而望而卻步,很多景區漲起價來自然有恃無恐。

一切高價始於混亂

其實,中國景區的門票並不是一開始就貴得這麼離譜。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與現在的歐洲一樣,旅遊景區被看作是社會福利,門票大都很便宜——像北京的大部分景點,門票只有5分或1角錢 。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旅遊景區被分為國家級和一般遊覽參觀點兩種,國家物價局保留了對國家級景區的定價權,一般景區門票價格則開始交給地方來定。

2000年, 國家計委出臺了新的《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辦法》,不再管商業性景區的門票價格,對非商業景區則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還一鼓作氣將20個風景名勝區的門票定價權下放給地方政府,旅遊景區從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漲價狂潮。

2007年,中央曾試圖遏制景區來勢洶洶的漲價勢頭,規定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得低於三年。然而這個禁令卻帶來了反作用——每過三年,景區必紛紛漲價。從2000年至今,九寨溝旺季門票從145元漲至220元,漲幅達52%;武陵源從160元漲至248元,漲幅達55%;黃山旺季從135元漲至230元,漲幅達70%;嵩山少林景區從40元漲至100元,漲幅達150% ……

也許你已經發現,中國景區門票漲價和權力下放給地方有關。管理權下放的最直接後果是,國家財政終於可以卸下養活各大景區這個重擔了。這同時意味著大部分的景區都無法依靠國家撥款生存。據統計2015年國家對兩百多個風景名勝區的財政撥款僅為2300萬人民幣,這些錢分到各景區只是運營成本的小零頭。

於是增加門票收入成了景區填補資金缺口最便捷的方式。管理權下放後,中國景區的管理還極為混亂,亂七八糟的部門、機構、企業都紛紛跳出來劃分勢力範圍。首先,中國景區光是分類就五花八門:除了不同等級的風景名勝區,還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和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和省市文物保護單位、各級度假區……是不是光聽這些頭銜就已經頭大了?

更令人心累的在後面——不同分類的景區還分別歸不同部門管理。比如,A級旅遊景區歸國家旅遊局管,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溼地公園歸國家林業局管,國家地質公園歸國土資源部管,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溼地公園歸住建部管,文物保護單位歸國家文物局管,國家地質公園歸國土資源部管……

同一級別的管理部門已經這麼亂了,權力縱向分配到地方上又更七零八碎。目前除了不到15%的景區如故宮、頤和園等由國家事業單位直接管理外,其餘景區不是由國有企業就是由非國有企業經營,像黃山,玉龍雪山都是交給上市公司統一經營。但不變的是,它們的所有權代表都是地方政府。

這麼多不同的管理主體一起上是什麼效果?看廬山風景區就知道了——廬山282平方公里的山體,分別歸屬於管理局、廬山自然保護區、廬山墾殖場,以及九江市的星子縣、廬山區、九江縣……權力如此零散,管起事來怎能不亂——各家出臺的政策五花八門,甚至還相互牴觸,同時每個人又都想要從景區收入中分一杯羹。

國家發改委在2016年的檢查中就發現,去杭州靈隱寺參觀的遊客需要購買兩次門票,因為去靈隱寺得先經過經過飛來峰景區,而靈隱寺屬於宗教團體,飛來峰屬於市政園林部門,兩者財政各歸各的,門票自然也不能合併。這意味著,即便你只想看靈隱寺,也得先給飛來峰留下買路財。

錢都到哪去了?

在這場景區門票的利益爭奪戰之中,門票收入到底是如何被瓜分的?讓我們用武陵源核心景區的門票價格來算算賬。

資料來源: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可以看出,執行成本是門票中的大頭,佔據門票總價的40%。運營成本高也成為近年來不少景區漲價的理由。但是到底這個成本里包含了哪些支出,幾乎沒有景區交出一筆明賬。2014年廣東丹霞山景區門票從120元猛漲至200元,漲價的理由就是運營成本增加。

至於怎麼增加了,廣東省韶關市物價局釋出的《關於調整丹霞山景區門票價格的聽證報告》倒是給了我們一點線索——丹霞山景區2010年成功申遺,前後宣傳費共花了1551萬元。根據報告中2010至2012年累計遊客人數195萬來計算,每個遊客平均花費了近8元為這些大方的景區宣傳買單。

除了執行成本和基礎設施建設費,資源有償使用費是觀光門票中佔比最高的一筆費用。然而所謂的資源有償使用費到底是什麼呢?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國務院令第474號)第三十七條第三款: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與經營者簽訂合同,依法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經營者應當繳納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也就是說,這是經營景區的公司在承包景區後答應付給管理機構——即當地政府的錢。而經營者顯然不願從自己主營的業務上抽出這筆鉅款,於是直接加進了門票裡。

拿張家界旅遊集團來說,酒店、索道、旅行社經營等是旅遊集團的主營業務,而門票收入根據國家規定,不能被納入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中,所以門票本來就不是旅遊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經營者自然更願意從門票裡拿一部分出來作為資源有償使用費。這就意味著,遊客買門票的同時也是在為經營權的轉讓買單。

此外你可能也發現,除了張家界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峪園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和省澧水公司從門票中的抽成,有82%的門票收入都以不同形式交給了當地政府。然而由於沒有足夠的公開資訊,這些收入是否真的都投入到了景區建設,誰也不知道。

有調查表明,在八達嶺門票總收入中,有40%用於人員工資,40%被納入延慶縣的財政收入,僅有兩成用於長城維護。雲南石林更是隻有7%的門票收入用於維護景點設施。

自從2006年國務院頒佈了《風景名勝區條例》後,地方紛紛成立景區管理委員會對景區進行管理。作為地方政府的代言人,管委會的權力可謂是一手遮天:幾乎涵蓋了景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工商、治安、環保等各個方面。有5A景區負責人抱怨,很多景區的管委會把景區當做提款機,需要多少經費就拿多少。

比如峨眉山景區,景區門票收入在扣除門票製作與管理費用、風景資源保護基金等成本和營業稅後,有50%都要上繳峨眉山管委會。2015上半年,峨眉山旅遊公司門票收入有1.8億多元,但其中有7000萬要作為分成交給管委會,還有超過900萬元要作為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和風景區專項資金上繳。

景區一張門票,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餵飽那麼多張嘴,怎能不努力給自己漲價?

標籤: 景點 門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lvyou/vv6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