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的風俗包含什麼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的風俗包含什麼

導語:中元節是有一些禁忌的,如不宜晚上外出、不宜獨處暗室、不宜側身而臥等等。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來好好了解一下,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中元節的風俗包含什麼?相信大家看了以下的文章後,大家都是有所瞭解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的風俗包含什麼

中元節

燒紙

在中元節,漢族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迷信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尤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至於為何燒紙當錢,漢族民間亦有一個滑稽的傳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其兄蔡莫,受嫂子慧孃的鼓動,找蔡倫學習造紙技術。可是,蔡莫賺錢心切,技術沒真正學到家便匆忙趕回家開張營業。結果,他造的紙質量太次,無人問滓。慧娘苦思冥想,心生一計。一日深夜,蔡莫放聲大哭,驚動四周鄰居。他說,慧娘因造紙的事,夫妻發生口角後,上吊身亡。第二天,即七月十五日,蔡莫假作悲傷痛悔,邊號啕哭泣,邊將紙點火焚燒。眾人正在勸慰,忽見慧娘甦醒過來。她告訴眾人,之所以能夠死而復生,是因為閻王接到了蔡莫送去的錢,才將其放歸人世的。陽間拿銅當錢,陰間是拿紙當作錢。大家信以為真,皆紛紛掏錢,將蔡莫的存紙搶購一空,好給祖先燒紙送錢用。中元節燒紙的習俗就是由此而產生。

放小船

按照滿族的習俗,七月十五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祖先以及慶祝一年的收穫。屆時,身處異鄉的同胞將緬懷親人、思念家鄉的心願付諸順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託。現我國廣州地區滿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內書“直上長白”等語的習俗。有的地方則舉行划船比賽,慶祝節日。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的風俗包含什麼 第2張

中元節圖片

跳天燈

廣西天等一帶在中元節有跳天燈習俗。舊時跳天燈活動多是一些迎神賽會、驅逐疫鬼之類的迷信活動,現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民間體育活動。

跳天燈一般在村頭較平坦的場地上進行,72個小碗裝上豆油,分別排成9行,按前後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離置燈並點燃,跳燈的人頭戴面具,手持木魚、小鼓、鑼鈸等樂器,亦有手持掛紙花條木棍者。開頭由一人帶頭敲打木魚,按節奏有規律地在每行燈中穿來跳去,到行角轉彎處,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轉彎動作,並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樂器及道具。夜間觀跳天燈的場面,宛如長龍在星光中舞動。

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餓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餓鬼施食叫放焰口。自樑代起,我國民間在中元節舉辦設齋、供僧、布田、放焰口等活動。當天,人們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並在法師座前供著地藏王菩薩,相傳地藏王菩薩是超度地獄鬼魂的。其下供著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蟠。正午已過,人們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等擺到施孤臺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別插一把藍、紅、綠的三角紙旗,上書“孟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在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眾僧誦唸各種渴語和真言,然後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複三次。民間把這種儀式叫“放焰口”。及至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因其象徵著五穀豐登,所以插得越多越好。

祭祖

中元的由來,與上元相同,本來與迷信無關。佛道兩家,將其作為節會,民間又將其叫作鬼節,還叫作瓜節。《大藏經》中載:“目蓮以母坐餓鬼中,佛令作盂蘭盆,以奇果素食置盤中,供佛而後母得食。”後人依此典故,隆重地對待這個節日,僧尼道俗,都精心營建盂蘭盆,供奉諸佛。百姓人家也大多持齋誦經,祭莫祖先,撫慰孤寡,教化人心,以至肉市也為之罷市。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的風俗包含什麼 第3張

 中元節圖

關於中元節的古詩

新涼感興

[宋]

初退生衣進熟衣,新涼只與睡相宜。

草爭人跡微疏處,荷怯秋風欲動時。

又是一年將過眼,如何兩鬢不成絲。

中元節後新來懶,草冊才抄第二詩。

中元日午

[宋]

雨餘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陰不肯移。

蜂過無花絕糧道,蟻行有水遏歸師。

今朝道是中元節,天氣過於初伏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xn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