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 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

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 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

近日,科學家又有了新的發現,這回是關於鱷魚的,即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這也是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通俗一段來說,就是300萬年前有一隻鱷魚踩到了一坨糞便,然後300萬年後的我們發現了這坨糞便,上面的腳印還在呢。

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 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

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

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 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

鱷魚足印

300萬年前,一隻鱷魚踩中了一坨新鮮的糞便,腳印一直留存至今。23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研究團隊在越南北部發現了這個罕見的腳印,這也是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相關研究成果已線上發表在國際期刊《遠古世界》上。

2018年,中科院古脊椎所鄧濤研究員和越南相關機構合作的研究團隊在越南開展野外工作時,發現了100多件糞化石及多種脊椎動物的化石材料,其中就包括這塊鱷魚足印糞化石。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保羅·拉米博士介紹,足印約4釐米長,可能屬於3300萬年前的一種約2米長的鱷魚,由其右前足的第4趾和第5趾構成。“要儲存這樣的化石,糞便被踩踏時必須是新鮮的,而且地面應該是柔軟潮溼的。這種環境可以使踩踏產生足跡,且不至於將其踩碎。”保羅·拉米說。

由於鱷魚是社會性爬行動物,通常生活在一個群體裡,因此,科學家無法確定當時這隻鱷魚踩到的是不是它自己的糞便。保羅·拉米解釋,鱷魚的足跡化石比較常見,但在鱷魚的糞化石上發現共存的鱷魚足跡還是第一次。新鮮的糞便由於柔軟的結構和其中的脂肪含量,可以作為一個比大多數沉積物更好的形狀儲存者。

糞化石研究近年來吸引了廣泛關注,並建立起一套學術體系。作為古生物學領域中的新生事物,糞化石已經是遺蹟化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儲存生物行為特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糞化石的研究,科學家可以對生物的食性、生活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等進行分析判斷。

關於糞化石:

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 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 第2張

糞化石

糞化石(coprolit)即是石化的動物排洩物,通常被歸入遺蹟化石。糞化石雖然具有立體的形態形似實體化石。但它們不是生物體本身,習慣上不歸入實體化石。

糞化石這一概念,最早由巴克蘭德(W . Buckland)於1829年提出,用於描述一些發現於英國多塞特郡萊姆裡傑斯(Lyme Regis)地區的下侏羅統地層(約1.9憶年前)中的特殊化石,是一種旋繞體,具有一種應當在呈柔軟狀態時經過爬蟲類或魚類腸子排出而形成的形態。該旋繞體長期被認為是松科毬果化石或牛黃石,巴克蘭推測為糞便成因。經分析進一步確認類似鬣狗的糞便,並發現該化石基本上由磷酸鈣和碳酸鈣組成,常常含有未改變的骨屑。巴克蘭將其命名為coprolite,乃取自希臘文kopros(糞便)和lithos(石頭)而成。在巴克蘭德研究之前這些化石曾被描述為冷杉球果的化石,而巴克蘭德可能是第一位闡述這些化石的直正屬性的科學家。

在判斷糞化石時,其大小、化學組分並不是重要的依據,我們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來考慮,包括其內部組分外表面上儲存的結構,周困相關的沉積環境等,比如內部所含的魚鱗、貝殼、骨骼碎片,或是其他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通常都是有效可靠的判斷依據。

形成原理:

科學家發現3300萬年前糞便上的鱷魚足印 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 第3張

糞化石

動物排洩物一般細長、鬆散、柔軟和易碎,被儲存為化石的概率很低,它們易被外部環境所破壞,此外其內部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主)也會破壞其中的有機物質。另一方面,正是由於細菌的作用,產生了磷酸鹽、硫化鐵等副產物,使得原本鬆軟的排洩物被礦化(主要是磷酸鹽化),而得以被儲存下來。這一情況在缺氧的環境中更為常見。

細菌的礦化作用是在成巖過程的早期完成的,在其後漫長的成巖過程中,動物的屍體、貝殼、甚至是骨骼可能被壓扁了,糞化石卻仍能保持原始的三維形態。糞化石中未被消化的軟組織也可能以三維形態被儲存下來,比如羽毛、面板組織,肌肉組織和昆蟲的外骨骼等。植食性動物的數量遠遠多於食肉性動物,然而食肉性動物的排洩物被儲存為糞化石的機率更高,這是因為其排洩物中的食物殘渣以骨骼與肉類為主,它們富含鈣與磷,為排洩物的礦化提供了原生的礦物質來源,使其最終被全面轉變為磷酸鈣。

快速埋藏條件對糞化石的儲存極為重要,所以水生動物的糞化石的儲存機率遠遠高於陸生動物。陸生動物的排洩物往往會暴露在空氣中,經歷風化與破壞,等不到被埋藏,更加等不到成巖過程,因此儲存為化石的可能性更低。

糞化石外表面上儲存的結構,可能指示排洩物被排洩後所降落的介質,比如植被或是岩石,它們會在鬆軟的排洩物外表面上留下三維的印痕,這也為我們認識當時的環境提供了有用的資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6k5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