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導語:在這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喜獲豐收的季節,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天上一輪滿,人間萬里明 ,在別人闔家團圓賞月的時候,你獨自在陽臺,在山頂,或者是在最高處看著也是形單影隻的月亮,也許這時候你需要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來映襯你此時內心的月光。這時候沒有人比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更合適了。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劉長卿的《苕溪酬樑耿別後見寄》

2、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靜夜思》

4、春巖瀑泉響,夜久山已寂。明月淨松林,千峰同一色。——歐陽修的《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的《馬詩共二十三首·其五》

6、當年只自守空帷,夢裡關山覺別離。不見鄉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的《秋思贈遠》

7、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的《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

8、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的《竹裡館》

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的《月夜》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第2張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11、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鬆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白居易的《春題湖上》  1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13、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杜甫的《江漢》

14、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15、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的《漫成一首》

16、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蘇軾的《西江月》

17、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維的《山居秋暝》

18、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佚名的《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19、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0、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的《關山月》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第3張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出於《周禮》,我國古代曆法,一年分為四季,在秋季的第二個月,被稱為“仲秋”,又因農曆的八月十五為中旬,故稱為“中秋”。中秋,自古就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在遠古就有“秋暮夕月”的習慣,尊月為神,設香案,焚香祭拜。“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僅給人以無窮的遐想,而且將中秋之夜點綴得浪漫、溫馨,更加迷人。

中秋節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又相傳,在古代齊國,有一位女子長得很醜,但他從小就養成習慣祭拜月神,無形之中也兼修了良好品德。因此,被選入了宮中,可惜沒有被寵幸,但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祭拜月神。在某年的八月十五夜,皇帝雅興所至,來觀賞月亮,偶然見到了她,陡覺她美豔出眾,動了寵愛之心,三千眾愛聚一身,把她立為皇后。或許,就是傳說中秋節的由來。據史記記載,古代帝皇祭月節為農曆八月十五,又恰巧在三秋之半,故名叫中秋節。

獨自一人賞月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第4張

中秋節月餅

笙歌聲裡千家月,餌餅香中百歲心。至於月餅的來歷一向眾說紛紜,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相傳唐朝玄宗年間的一個仲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在宮中賞月,身旁道士羅公遠變法術,將手杖扔向雲天化為一道長橋,邀玄宗同遊月宮。兩人走過長橋,眼前忽現一座宮院,上書“廣寒清虛之府”。再看宮內仙山瓊閣引人入勝。宮中嫦娥命宮女捧上可口仙餅讓客人品嚐,並觀賞了天仙們表演的輕歌曼舞。即就有“霓裳舞勁通明殿,玉女歌酣不夜城。”,“ 皓月丹霞明上下,狂歌勁舞樂團圓。”的說法。待回到人間,唐明皇命人照月宮所見所聞一一仿造下來。此後,人間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圓月的“月餅”又傳唐高祖武德年間,於是  遂形成中秋吃月餅之俗。至此,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

吃月餅、賞月更富有情趣、詩意、溫馨,雖說她次於過年,實則勝過過年。你想一家老少,吃著月餅,飲著酒,聊著天,敘著家常,好不溫馨,觀賞著圓圓的月亮,眼見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嗎?望那遙遠的天穹懸掛著圓月,銀白色的光芒照耀在庭院裡,散射著皎潔雪白的光芒,如同父輩眼裡慈祥愛意的光芒,照耀著家家戶戶。欲瞭解更多中秋節資訊查詢請點選》》》中秋節的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484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