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三月三是由古代什麼節演變而來的 三月三的來歷是什麼

三月三是由古代什麼節演變而來的 三月三的來歷是什麼

導讀:農曆三月三一直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其最遠可追溯到周朝,其中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板等都是該節日風俗,只是大家知道三月三是由古代什麼節演變而來的嗎?三月三的來歷又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三月三是由古代什麼節演變而來的 三月三的來歷是什麼

三月三

三月三是由古代上巳節演變而來,三月三,魏晉以前稱為上巳節,日期為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故又稱元巳,魏晉以後改稱為三月三。同時這一天是軒轅黃帝的生日,每到這天,人們紛紛來到水邊舉行祭祀,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稱為祓禊,也叫春浴日。

什麼叫上巳節

上巳節是一個風花雪月的情人節“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文獻,舊俗也。古人此日在水邊洗濯汙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單稱禊。《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魏晉以後把上巳節固定為三月三日,此後便成了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上巳節是一個風花雪月的情人節。“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詩經·鄭風·溱洧》)。

上巳節的文化意義

上巳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展現著中國從古至今的生活風貌,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價值、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上巳節作為黃帝誕辰節,彰顯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同時,炎黃子孫在上巳節祭拜黃帝,祭拜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種同根同祖、血脈相連的情感,並能增強對本民族的熱愛與認同,這項紀念活動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這種意義上,上巳節就像粘合劑一樣把中華民族成員們緊緊聯絡在一起。

三月三是由古代什麼節演變而來的 三月三的來歷是什麼 第2張

三月三

上巳節的習俗

1、祓楔

上日節還有祓楔、修楔或沐浴活動。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由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後,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婦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於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婦女不孕育。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雲南初春流傳的洗腳大會,就是古代祓楔的遺風。

2、會男女

在上日節中有一種奇特的風俗,即“會男女”。這種節日中的野合,由來已久,本來自氏族時期的季節性婚配——野合群婚,後來也有殘存,如廣西左江崖畫、成都漢墓畫像磚上都有男女野合圖。後來的記載也多見此俗。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有不少會男女的風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拋繡球等等。踏青也是此類遺風。江蘇武進地區在九年級遊南山,民謠曰︰“三月三,穿件單布衫;大蒜炒馬蘭,吃了遊南山。”

三月三是由古代什麼節演變而來的 三月三的來歷是什麼 第3張

三月三

3、佩戴薺菜花

在這一天,古人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此外,人們還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

4、曲水流觴

在上日節中還有臨水浮卵、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三種活動。在上述三種水上活動中,以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則是由臨水浮卵演變來的。不過,這是一種比較文明的孕育巫術。曲水流觴和臨水飲宴則是這種巫術的演變,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

5、祈求生育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古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於是通過這種巫教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j6v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