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節日慶典 >節日手抄報 >

202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七夕的手抄報內容簡單2021

202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七夕的手抄報內容簡單2021

導讀:七夕節今年新曆時間是8月14日,現在距離七夕已經非常近了,大家為了慶祝七夕已經開啟了七夕各種活動準備,比如準備七夕海報,七夕手抄報,七夕簡筆畫等等。那麼,202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去哪找?七夕的手抄報內容簡單2021有哪些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202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七夕的手抄報內容簡單2021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1

七夕節古詩詞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乞巧》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佚名《迢迢牽牛星》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其二》

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張埜《奪錦標·七夕》

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王建《七夕曲》

202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七夕的手抄報內容簡單2021 第2張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2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徐凝《七夕》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顧太清《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七夕節的來歷

作為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的背後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傳說天上的織女,在一次下凡的過程中愛上了一個凡人,兩人偷偷私定終身。這件事被玉帝知道以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織女帶回了宮中。而神牛被兩人的愛情感動,偷偷用自己的觸角劃出了一條銀河,從此以後,兩人只能隔河相望。而王母娘娘也不忍看到織女受相思之苦,於是偷偷幫助他們在每年的七夕見面。

從此以後,七夕就成為了傳統的情人節,很多異地的情侶,無論如何也要在這一天裡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民間也有很多關於七夕的說法,比如七夕這天是一定會下雨的,因為七仙女與牛郎這一天相會必定會哭泣,而他們的眼淚就會化成雨水。

202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七夕的手抄報內容簡單2021 第3張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3

 七夕節定在七月初七的原因

說法一: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傳說,規定兩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這天鵲橋相會。

說法二:

關於乞巧的記載。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說法三: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說法四: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說法五:

“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同時七夕節也被稱之為“女兒節”。

202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七夕的手抄報內容簡單2021 第4張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大全4

七夕節的歷史

在唐朝乞巧之風十分盛行,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乞巧的故事和傳說。唐肅宗時,有一叫鄭採孃的女子,在七夕夜陳瓜果香案向織女乞巧時,織女問釆娘乞求什麼,採娘回答說乞巧。織女便送她一枚寸餘長的金針,綴在紙上,並囑三日不得將此事告人,如此便可得巧,不久還可以變成男子。兩天後採娘耐不住將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深感不解,執意要看個究竟,結果金針不見了,只有一張有針跡的空紙。後來,採娘死後託生成了一個男孩。這就是流傳甚廣的“金針度人”的故事,後人用此比喻傳授某種祕法絕技。

宋代以後的乞巧活動更為豐富。在東京出現了民間乞巧市,專賣乞巧物。從七月一日起,乞巧市就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七夕節前夕,更是“車馬相次擁遏,不得復出,至夜方散。”京都王公貴族紮結綵樓於庭院當中,一般百姓也要用竹木或麻桿編成“乞巧棚”。民間的各種乞巧製品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樸素的審美情趣。“仙樓”:剪五彩紙為層樓;“仙橋”:剪紙為橋,上有牛郎,織女及仙人侍從;“花瓜”:在瓜上刻花紋;“種生”:以綠豆、小麥、小豆等在瓷器內用水泡浸,待長出數寸長的綠芽,再用紅藍彩條束起。

明朝時除了沿襲唐宋的舊俗,還出現了一種新的卜巧形式——丟巧針。《帝京景物略》記載:“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則看水底針影,有成雲霧、花朵、鳥獸形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形者,謂乞得巧。”

清朝在沿襲明朝丟巧針乞巧習俗的基礎上,發展成“擲花針”,所投之物為松樹的葉子,即松針。

在民間,七夕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以上所說的月下穿針、蜘蛛卜巧、丟巧針、擲松針外,還有在井邊、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哭泣,以麥、豆嫩投放水中等多種乞巧方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qingdian/shouchaobao/x16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