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節日慶典 >萬年曆 >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導語:香港迴歸這是一百多年來香港人民和祖國的希望,香港迴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一直到1997年香港的租借期滿,英國才放棄了香港的主權,這才有我國收回香港的歷史事件。從新中國1949年成立到1997年,這當中經歷了48年的時間。那麼,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呢?下面就來看看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吧!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香港迴歸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它將是自然而然地讓中華民族挺立在一座歷史的高峰上,平心靜氣地回顧歷史。成熟理智地總結經驗的十分恰當的時間座標。人們將穿越時間的隧道,從150多年的民族坎坷和積極奮鬥中,從每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和關鍵的轉折時刻中,去尋覓歷史的足跡,把握歷史發展的脈搏。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華民族飽嘗了外國列強的侵略和壓迫。中國的近現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記錄。其中,英國殖民者通過炮艦政策。海盜行徑和不平等條約割佔了香港,使之成為西方世界問鼎中華和擄掠東方財富的橋頭堡。因而香港的歷史命運正是中華民族150多年特殊遭遇的一個生動寫照。今天,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迴歸祖國,百年的民族恥辱被洗刷,民族的神聖感情再次昇華。這是香港迴歸歷史意義的最基本的方面。

香港迴歸歷史意義的另一個方面,在於它表現了中國人民長期反對強權政治的膽識和魄力。歷史敎科書告訴人們: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佔《或強行租借》了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從而成為強權政治捆搏中國人民手腳的一條條枷鎖。然而另一方面,中國的近現代史也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奮起反抗,從不向外國列強低頭讓步的鬥爭歷程。林則徐。關天培和三元里的民眾,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和他們不屈不撓戰鬥的業績,早已成為象徵中國人性格的自然符號。而從1840年起,中國人民從未停止過跟強權政治作抗爭的行動;並且,這種抗爭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和不容爭辯的偉大成果。人們會想起:1982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來北京訪問,與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十分坦率的會談。這一時期,正是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趨於成熟定型的關鍵時期。當鄧小平提出中國政府將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並用“一國兩制”方案來解決香港問題時,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柴契爾聞聽此言,心慌走神,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險些跌了一跤。挾馬島之戰勝利餘威來到北京的柴契爾夫人,在會談開始時就丟擲了“三個條約繼續有效”的論調,聲言中國祇能收回新界,而香港島和九龍則按條約永屬英國。未料,此說被中國方面當場回絕,鄧小平以堅定的口吻回答:“主權問題是不可以討論的”。第二年,英國政府推出“以主權換治權”的方案,再次遭到中國政府代表團的否定。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第2張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香港迴歸的現實意義

除了從歷史的角度,即透過歷史表像看到100多年的歷史積澱之外,我們也認為香港迴歸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香港迴歸是中國自近代以來悲慘歷史的真正結束.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和這一百多年的動盪.到這裡可以做一個註腳.於是,隨著澳門也緊接著迴歸.半殖民地的悲慘時代結束了。

二、香港迴歸是一種新的制度的開始,一國國家裡有兩種不同的制度存在,這在世界歷史上是沒有過的.這是創舉,也是妥協,也是無奈。

三、香港的迴歸使得中國內地的意識形態上更加多樣化,中國內地和資本主義的隔閡被消融.和世界上別的國家的接觸更加緊密.交流更加順暢。

四、有利於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有利於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香港地區的穩定、發展和繁榮;香港迴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

香港迴歸之前的硬幣

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香港迴歸對我們的啟示 第3張

香港迴歸之前的硬幣

1863年~1901年: 維多利亞女皇

1902年~1905年: 愛德華七世

1935年~1936年: 喬治五世

1937年~1951年: 喬治六世

1955年~1992年: 伊利沙伯二世

1994年~1998年: 洋紫荊

“面積縮水”後的第1個低皇冠時代:1982年至1984年

“縮水”後的“高皇冠”時代:1985年至1992年

洋紫荊時代:1994年至1998年(1996年有發行但數量較少,1997年迴歸特別版本是鑄上帆船圖案的)

香港的硬幣種類繁多,不下數百款。某些品種因發行量少或戰亂、回收、損毀等原因,存世量甚少,現已成為珍品,比如1905年的一毫銅幣等、1941年一仙銅幣、1964年的五仙銅幣以及1980年的一毫銅幣等。這些稀有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高達數百元、數千元乃至數萬元。1990年起,香港政府就有意減少“女王肖像”硬幣的發行量,並從1993年起,港英政府對有英女王頭像的流通硬幣進行回收,現已收回數億枚,某些品種的存世量可能變得稀少,因而有收藏價值。此類硬幣中,以1984年的一毫幣流通量最小,其鑄造量只有3001.6萬枚,而1980年一毫幣的鑄造量也只有2400萬枚。另一類值得注意的是密爾(MIL)幣,這是香港最早的錢幣之一,是面值最小的幣種(10密爾=1仙),於1883―1886年發行流通,現在幣市上見到的大都是1884年發行的。該幣材質好,既有中國古錢幣的結構特點,又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因而深受集幣者的喜愛。香港硬幣香港五仙硬幣是一種過去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為0.05港元,1989年開始全面停止流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qingdian/wannianli/nx7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