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節日慶典 >萬年曆 >

2018清明節祭祖的手抄報 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手抄報

2018清明節祭祖的手抄報 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手抄報

導語:清明原本是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現在它還是重要的祭祀節日。在農耕時代,人們用二十四節氣指導春耕秋收。後來清明與寒食節相融合,成為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成為節日的節氣。 現在的清明節掃墓祭祖是傳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18清明節祭祖的手抄報,如果你需要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手抄報那麼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哦!

2018清明節祭祖的手抄報 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手抄報

2018清明節祭祖的手抄報 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手抄報

2018清明節祭祖的手抄報 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手抄報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又是我國曆法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源於寒食節。寒食節始於晉文公元年(前636年)。相傳,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他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綿山(今介休綿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揹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那一天(後人改在冬至後第105日)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寒食節起始年代較早,清明節這個節氣確立年代較晚。每年的清明節這個節氣僅比寒食節這個節日晚一至二天。由於寒食節這個節日和清明節這個節氣日期相近,清明節這個節氣確立後,隨著時間的遷移,寒食節和清明節便逐漸融合在一起。寒食更名為清明,寒食節的日期改在了清明這一天。清明節既是我國曆法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又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節氣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更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三月七年級前後(公曆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又名“三月節”或“踏青節“。《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溫上升,中國南部霧氣少,北部風沙消失,空氣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清明的時間點在公曆每年4月4-6日,而在農曆上的日期並不固定,為每年三月七年級前後,此因農曆是陰陽曆。中國古代從清明起的15天內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與除、盂、九三節並稱中國傳統節日四大祭祖節日。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為臺灣、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在澳門則還有冬至。

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說

春秋時代的晉國,晉獻公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晉獻公的第二個兒子重耳為了避免自相殘殺,流亡國外十九年。晉國的臣子介子推敬佩重耳的人品,捨命相隨,在重耳最危難的時刻曾割股奉君。君臣一起經常討論救國、治國方略,關係融洽。重耳曾言,如果自己將來能做國君,一定重報介公之恩。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於打回晉國,當上了晉國國君,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復國之後,大宴群臣,論功行賞,卻沒有給經常提意見的介子推任何官位和賞賜的東西。介子推不屑與整天在晉文公身邊阿諛的小人為伍,更為晉文公復國之後沒有施行清明政治感到失望。於是帶著老母上了綿山,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有人開始議論了,說晉文公忘恩負義,不用賢臣,晉文公慢慢地也聽到了這些議論,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做的有些不對,趕緊叫人去請介子推,才知道介子推已經去綿山隱居了。為了讓臣下知道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昏君,平息人們的議論,晉文公急於找回介子推。他帶領群臣來到綿山,尋找介子推。

綿山澗壑萬仞,峭壁嶙峋,山路崎嶇,加之介子推有意躲避,怎麼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心裡起急,但也無可奈何。晉文公的手下也是各有心思,有的希望介子推回來,輔佐晉文公治理天下,有的卻怕介子推回來,奪了自己的恩寵。一個手下向晉文公諫言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大王您派人放火燒綿山,介子推怕傷了老母,一定會出來見您。亂了方寸的晉文公見介子推心切,竟糊里糊塗地採納了這個主意,命人在綿山上放起火來。時值仲春,風大物燥,煙火吞沒了整個綿山。大火燒了幾天也沒有見到介子推的影子。大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已經和母親被燒死在山頂一棵大柳樹下。晉文公想起介子推對自己的忠心和肺腑之語,扶著被燒死的大柳樹不禁嚎啕大哭。他讓人將介子推母子葬于山嶺之上,改綿山之名為介山,“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同時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後105天全國禁止動煙火,只許吃冷食,是為寒食節,以示紀念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節的翌日,晉文公到綿山介子推殉難的大柳樹下來弔祭,發現被燒死的大柳樹上已生出了新的柳枝。他回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復國之後施行清明政治的主張,感慨萬千,下令封這棵柳樹為“清明柳”,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從此晉文公整肅政務,發展生產,晉國終於強大起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隨著國家影響力的增大,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流行於大江南北

清明節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日聯軍裡出現了一位可歌可泣的著名女英雄趙一曼。她從小嚮往革命,在大姐夫鄭佑之的影響和幫助下,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學生時代,她就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成為一位學生領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併入了黨。1923年,趙一曼被黨組織派往前蘇聯學習,一年多以後回國。在極艱苦的情況下,先是被派往湖北宜昌進行地下工作,“九一八事變”後又被派往東北。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日本侵略者殺害,時年31歲。在犧牲當天,趙一曼給兒子寫下了

一篇遺書,其中最後一句寫道:“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們同樣不要忘記“趙一曼是為國而犧牲的”。

作為烈士的後人,我們要永遠學習她,紀念她,並繼承她的遺願,為把我們國家建設的更美好,為全面實現小康而努力奮鬥!

永遠的豐碑:楊靖宇將軍

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建立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裡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遊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萬惡的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將楊靖宇的頭割下,又解剖了他的屍體,要看看他肚子裡有什麼東西,使他堅持了那麼多天的戰鬥。結果,他們發現楊靖宇的腸胃裡竟然沒有一粒糧食,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楊靖宇的英名永遠銘刻我們心中。像他那樣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為振興中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奮鬥,這就是我們的誓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qingdian/wannianli/rx6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