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生活圈 >生活 >

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夏至三庚怎麼計算

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夏至三庚怎麼計算

一庚是十天。三庚,是中國農曆中劃定三伏天開始的標準“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數到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夏至三庚怎麼計算

三庚簡介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出現時,為初伏第一天,第4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第一天。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夏至三庚怎麼計算?

推算三伏天,要結合節氣和干支紀日法。節氣要留意夏至和立秋,因這兩個節氣與初伏及末伏的確定有關。干支紀日則要留意“庚”日,因“庚”的五行屬性與“伏”的含義密切相關,同時也是計算三伏天的主要“引數”。每年的“入伏”時間,是“夏至三庚數頭伏”,即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進入頭伏,從此日起至下一個“庚”日前的10日為初伏。

中伏從立夏後第四個“庚”日開始,截止至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這段時間,短則10天,長則20天。所以中伏有時是10日,有時是20日。

末伏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計算,共10天。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三伏天便結束,也就是“出伏”。由此可見,三伏天有時候是30天,有時候長達40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shenghuoquan/shenghuo/49yl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