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熱點 >

臺灣的小夥伴越來越少 為什麼眾國紛紛棄之離去?

臺灣的小夥伴越來越少 為什麼眾國紛紛棄之離去?

21號一大早,非洲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簡稱“聖普”)宣佈與臺灣“斷交”。至此,臺灣的“邦交國”只剩下了21個。

臺灣的小夥伴越來越少 為什麼眾國紛紛棄之離去?

這件事,不能僅從臺灣“外交”的這個角度看,而是應該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中——中美博弈裡看,才能看得更清楚。

1、聖普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人口19萬,不過是非洲的一個小小的島國,1975年才從葡萄牙的殖民中獨立出來。怎麼看兩岸對這件事的反應?

從臺灣媒體的反應看,說“炸鍋”應該完全不為過。今天(21日)上午,臺灣外務事務負責人李大維說,聖普與臺灣“斷交”,是“在對岸挑唆下”、“獅子大開口”的一種表現。要價多少呢?2億美元。按照他的說法,聖普已經“發現我們沒有能力,以我們的援助規模反正他的國家也活不下去”。畢竟,臺外事部門預算一整年度也只有7億美元。不過,李大維還不忘補上一句,這是“個案”,不會引起骨牌效應。

骨牌不骨牌,現實總是骨感。遙想李登輝當年,大搞“金錢外交”,依靠臺灣前期經濟發展累積下的資本揮金如土,巔峰時刻曾將“邦交國”數量擴大到31個。但是,用錢砸出來的關係怎麼可能穩固,臺當局不過是在痴心妄想。31個“邦交國”到了馬時代,也就剩下了23個。

今天華春瑩的表態非常耐人尋味:“中方對此表示讚賞,歡迎聖普回到一箇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相比於咱們這邊的毫不意外和落落大方,對岸則是當局遮遮掩掩、輿論雞飛狗跳。今日下午,蔡英文參加民進黨中常會時被問到此事時一言不發,不作任何迴應。

真正應該注意的,是時間點。說起來,聖普對臺灣的援助規模早有不滿,但卻在“川蔡通話”、特朗普挑釁一箇中國政策這個時間點之後,宣佈與臺“斷交”。2013年,甘比亞與臺灣的“斷交”;但直到蔡英文贏得總統選舉後,甘比亞才在今年3月份與我國建交。

之所以這麼重視時間點的選擇,是因為它可以關涉到更大的背景。

2、算一算的話,臺灣僅存的“邦交國”,總人口加起來也就7000多萬,面積總共140多萬平方公里。“斷交”對於臺灣意味著什麼?

所謂“什麼樣的人交什麼樣的朋友”,臺灣殘留的酒肉朋友也就剩下這麼多了。從鼎盛時期的幾十個“邦交國”到現在,基本也就是“起高樓”、“宴賓客”到“樓塌了”的過程。

為什麼2億美元都出不起?我們可以想想特朗普在通話之後的反應。他說的是,每年美國賣給臺灣那麼多軍火,為什麼不能接電話?要知道,按照美國共和黨利益集團要求,臺灣要實現自保,軍費開支要佔到GDP的3%。現在,臺灣的軍費佔GDP比重是2.2%,有0.8個點的差距。但臺灣的經濟增長乏力,近幾年增長保1%都難。因此,要把這0.8個點弄上去,臺灣老百姓絕對不幹。

從特朗普的角度說,他話中有話的地方在於,我給你面子接你電話,還不趕緊買我的武器?但蔡英文會退縮。0.8%的GDP,我算了一下,差不多就是40億美元、1200億新臺幣。對我們來說這筆錢可能不值一提,但對臺灣來說,這是相當大的一筆錢了。

我們要始終記得:臺灣問題只是中國戰略利益的一環。所謂“斷交”,只是一個點,背後牽涉的是中美博弈這個“面”。“斷交”的板子,直接打在臺灣的屁股上——臺灣新當局一直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國臺辦喊話喊多了,他們感覺不到痛,甚至認為我們投鼠忌器,不敢輕易開啟臺灣的“斷交潮”。但這次的聖普已經說明了,大陸態度很明確,沒什麼不可能的。2013年的甘比亞是第一個,這是第二個,將來或許還會有第三個、第四個。

3、所以,“斷交潮”是否會來?

在所有的“邦交國”中,大陸可能在乎巴拿馬,但臺灣最在乎的是梵蒂岡。畢竟,他們的精英階層、最頑固的階層中,有一部分是天主教徒。但我們可以看到,中梵一直在討論宗教問題如何協調,教皇飛躍領空的時候還多次發電報致意中國。應該說,臺灣也心裡有數,應該有“斷交”的心理預期了。

說起來,特朗普和蔡英文那通電話,蔡英文方面認為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臺灣最大的“外交突破”。雖然她自己不敢太高調,但民進黨黨內一幫人卻越振奮,認為好機會終於來了。但這“川菜”好吃,挺麻辣的,吃下去,肚子可不舒服了。因此,很快島內就轉而低調。他們也知道大陸的政治影響力太大,政策工具箱裡可以收拾他們的物件實在太多了。今天的“斷交”,可以看出,“一箇中國”原則已經是國際政治裡面的硬通貨了,不承認這個原則,你連船都搭不上。臺灣所謂的“援助資金”等,不過是很牽強的理由,是在給自己找臺階罷了。

對於臺灣來說,要鬧獨立,又沒有實力,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所以,在博弈中,中美是莊家,臺灣只是別人議價的籌碼,連上臺成為賭客的資格都沒有。雖然臺灣有些人說自己是美國在亞洲的馬前卒、戰略前沿、“價值觀同盟”,但這也不過是自抬身價罷了。

臺灣應該認清楚的是,此次不僅是丟掉一個“邦交國”這簡單,而是要認清自己的身份——他們現在是“棋子”,未來就可以變成“棄子”。畢竟,有些人覺得背後站著美國這個大塊頭,打不過大陸,但大塊頭會給自己出頭。但是,這個大塊頭跟你沒血緣關係,不是你家的,當他權衡之後覺得弊大於利,就會掉頭走掉。

這一點,陳水扁應該感受最深。當年他受了小布什的攛掇鼓動,開始搞臺獨“暴走”,造成兩岸形勢緊張,大陸軍演,連美國的航母也不得不過來。最後呢?小布什頂不住壓力,開始約束陳水扁;約束不住,小布什還曾兩度爆粗口,說陳水扁是trouble maker。所謂“協防颱灣”,不過是美國對臺灣的虛幻承諾。因為,一旦美國感受到戰略、政治及軍事壓力,就會認為為了臺灣跟中國大陸翻臉,是一件犯不著的事兒,因為這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所以,陳水扁應該成為蔡英文最好的“政治標本”。

4、從中美博弈的角度,應該如何認識此次事件?

我們先來看看奧巴馬最近的表態。通過8年、兩個任期與中國的互動,他知道了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哪些些雷不能碰。漫天要價只是一種政治小權術,而不是大智慧。

尤其是,奧巴馬在近日談到臺灣時,用的是“Autonomy”(自治)這個詞。這個詞,一方面,奧巴馬認為是臺灣政治的現實,即“一定程度的自治”,戳破了臺灣認為自己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政治實體”的美夢。另一方面,奧巴馬也是在告誡臺灣,很多權利你說了不算,比如國際空間的問題。在臺灣一些人看來,這簡直是“臺灣問題港澳化”,完全不能接受。但是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初心。

中國大陸無論是表態還是行動,其實都是在給美國、給特朗普以警示。特朗普辦事風格桀驁不馴、標新立異,一心想要突破前朝,跟別人不一樣。在他看來,“放嘴炮”不用承擔政治後果,不過是用聚光燈吸引眼球的手段。但從我們的角度看,特朗普很多表態和出手都太孟浪了,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副作用馬上顯現出來了。

在中國心中,特朗普用上臺前的空檔突施冷箭,跟臺灣通話,也是下不為例。第一次還可以認為大家在磨合、不瞭解,可能笑笑就過去了。但警告了還這麼搞,就不行。特朗普在福克斯電視臺接受訪問時說,“一箇中國”為什麼不能解套?這就是不友好的資訊,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就不能僅僅是外交抗議、敦促謹言慎行完事兒的。國際博弈要靠實力說話而不是嘴巴。所以,中國就要證明給你看。近日奧巴馬政府的舉動也是在告訴特朗普,中美之間該是什麼樣子。奧巴馬馬上下臺了,說的也都是實在話。

很多時候,中美很多問題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無論是中國海軍捕獲美國的潛航器,還是此次“斷交”,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傳遞資訊:中國的核心利益不能動,不容置喙。

臺灣問題最終解決,還是要取得大陸跟臺灣都滿意的政治安排。這種安排可能會借鑑香港和澳門的模式,或採取更開放的新的模式,但一定是兩岸政府當局、人民都滿意的。這需要政治智慧,但所有智慧的第一條,就是正心誠意。對臺灣某些人來說,這才是需要真正反思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redian/6kr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