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伏羊節的由來 伏羊節的起源來歷介紹

伏羊節的由來 伏羊節的起源來歷介紹

導語:伏羊節和一般的傳統節日不同,它的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即從入伏當天開始,一直到伏天結束。在個別地區,節日期間人們會以羊肉味主要食物。為什麼人們會如此重視該節日呢?最早伏羊節的由來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伏羊節的起源來歷介紹。

伏羊節的由來 伏羊節的起源來歷介紹

伏羊節的由來 伏羊節的起源來歷介紹

伏羊節

伏羊節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內涵的徐州民間食俗的基礎上總結創制的節慶。彭祖時代,徐州地區普遍有食羊之習俗,彭祖創造的“羊方藏魚”正是那個時代羊菜烹飪技藝的昇華。據《漢書》記載,皇帝“伏日,詔賜從官肉”。當時的“官肉”即為“三牲”之首的羊肉,伏天皇帝與從臣們共享羊肉已是確信無疑了。不惟宮中吃伏羊,《漢書》中亦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的記載。

宋朝之前,宮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為主。元代,羊肉在宮宴上更是居於統領地位,佔了全部菜餚的三分之二還多。從“羊大”為“美”的審美判斷,到“魚羊”為“鮮”的美食追求,再到“食羊”為“養”的養生理念,無不隱含著先人對羊肉美食的追求和羊肉烹飪的感悟。

在徐淮一帶,以羊肉名聞遐邇的,當數蕭縣,蕭縣連同徐州地區人們,向有伏天吃伏羊的習俗。每年入伏第一天,人們習慣從菜市場買回羊肉在家中烹飪食用。由於蕭縣古屬徐州轄縣,兩地民間交往頻繁,蕭縣有許多在徐州開的飯店,也是後來節日能夠迅速在徐州展開,並傳播的原因。蕭縣羊肉享有盛名已達300餘年。蕭縣羊肉飯店有5000餘家,飯店選用的多為3至6個月的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的蕭縣白山羊,肉質鮮嫩異常。蕭縣傳統名菜也多以羊肉為主,有“無羊不成席”之說。

古人伏天為什麼吃羊肉

伏羊節的由來 伏羊節的起源來歷介紹 第2張

伏天為什麼要吃羊肉

最熱的暑天稱“伏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以狗御蠱。”也就是說,2600多年前的秦國人進入伏天時,通過吃狗肉強身健體,用以防暑和驅疾。進伏吃狗肉的習俗一直延續到明末。

漢代入伏,皇帝依然賜肉給大臣。《漢書》曰:“東方朔為郎,伏日詔賜諸郎肉,朔獨拔劍割肉,謂其同官曰:‘當早歸,請受賜。’即懷肉而去。”至於什麼肉,司馬遷外孫楊惲寫給好友孫會宗那封著名家書《報孫會宗書》給了答案:“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

而到了東漢末期,達官顯貴便借“伏”大吃一餐。三國時期魏國郎中魚豢《典略》曰:“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

古人於酷熱難耐的伏天進食熱量高的羊肉及熱湯麵,其實與中醫倡導“以熱制熱”夏暑養生方有很大關係。到現在還是有這種說法,說是可以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溼氣祛除。

唐宋時期的史料就鮮見“伏日賜肉”的記載了。特別隨著水上絲綢之路開通和海外蔬菜及水果湧入,清淡度夏漸成時尚。除延續周朝入伏“賜冰”,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飲食替代羊肉。

清代北京人入伏還用“蘇葉”、“甘草”等草藥煎“暑湯”喝,有些人家伏天干脆吃素及“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等老京城流行的伏天飲食習俗等,就反映了時代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瞭解更多,請看》》》三伏天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0wk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