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什麼時候 2019入梅與出梅時間表一覽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什麼時候 2019入梅與出梅時間表一覽

導語: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什麼時候?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進入6月之後都會迎來梅雨季,不過不同城市,入梅的具體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江南地區入梅時間最早,在6月初;江淮地區入梅比較晚,6月下旬之後。具體情況我們來看看以下的2019入梅與出梅時間表一覽。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什麼時候 2019入梅與出梅時間表一覽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什麼時候 2019入梅與出梅時間表一覽

入梅時間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預測之江南地區:6月8日-7月9日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預測之長江中游區:6月15日-7月14日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預測之長江下游區:6月19日-7月12日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預測之江淮區:6月21日-7月15日

江南地區把每年春末夏初時節梅子成熟的一段時間稱為黃梅季。在這段時間,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連陰雨天氣,把這段時間的雨稱為黃梅雨。因雨天多,空氣潮溼,衣物等容易發黴,故將黃梅雨又稱為黴雨。黃梅天的開始日期稱作“入梅”。

按照環流條件與區域性降水相結合的原則,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範圍內,經常有地面峰系活動,且連續兩週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游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節中雨日、雨量、雲量等氣候要素的時間曲線上出現突增(即轉折點)之候(日)定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為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為丙,則將該日定為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為未,則將該日定為出梅。

我國古代對入梅曾有幾種規定,《瑣碎錄》“(閩人)立夏後逢庚日入梅。”《神樞經》:“芒種後逢丙日入梅。”《江南志書》:“五月芒種後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種後雨為黃梅雨”,則以芒種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一是地區差別;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變化而致。採用《神樞經》的說法,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則往往指天氣形勢轉為梅雨形勢的日子。

梅雨季與西太平洋副高的關係

2019入梅和出梅時間什麼時候 2019入梅與出梅時間表一覽 第2張

梅雨季

太平洋副高多呈東西扁長形狀,中心有時只有 1個,有時有數個。夏季時一般分裂為東、西兩個大單體,位於西太平洋的稱西太平洋高壓,位於東太平洋的稱東太平洋高壓。西太平洋高壓除在盛夏時偶呈南北狹長形狀外,一般呈東西向的橢圓形。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動位置有多年變化。據分析,1880—1890 年間,副高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東南; 1890—1920 年偏向西北; 1920—1930年又偏向東南。這種中心位置的變動必然會引起東亞甚至全球性氣候振動。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性活動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從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動,強度增大;自夏至冬則向南偏東移動,強度減弱。

平均而言,每年 2—5 月,主要雨帶位於華南;6 月份雨帶位於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帶進入梅雨期;7月中旬雨帶移到黃河流域,而江淮流域處於高壓控制下,進入伏旱期,天氣酷熱、少雨,如果副高強大;控制時間長久,將造成嚴重乾旱。副高南側為東風帶,常有東風波、熱帶風暴甚至颱風活動,產生大量降水,因此7 月中旬後,華南又出現一次雨期。從 7 月下旬到 8 月初,主要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帶。從 9 月上旬起副高脊線開始南撤,降水帶也隨之南移。

西太平洋副高是對我國夏季天氣影響最大的一個天氣系統。在它控制下將產生乾旱、炎熱、無風天氣。它還通過與周圍天氣系統相互作用形成其它型別天氣。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強度的變化對我國(主要是東部)的雨季、旱澇以及颱風路徑等產生重大影響。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國輸送水汽的重要天氣系統。我國夏季降水的水汽來源,雖然主要是依靠西南氣流從孟加拉灣、印度洋輸送來,但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強度關係著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向大陸輸送水汽的路徑和數量,而且還影響著西南氣流輸送水汽的狀況。同時,西太平洋副高北側是北上暖溼氣流與中緯度南下冷氣流相交綏的地帶,氣旋和鋒面系統活動頻繁,常常形成大範圍陰雨和暴雨天氣,成為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降水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3wy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