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清明奇葩祭品成流行趨勢 莫讓清明變了味!

清明奇葩祭品成流行趨勢 莫讓清明變了味!

導語:清明原本是追思逝去之人的祭祀節日,這個傳統的佳節略帶些迷信的色彩也不妨。不過,這倒是給商家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市場上清明奇葩祭品琳琅滿目,什麼別墅、太陽能熱水器、蘋果手機、iPad、寶馬等等一系列“紙質”祭品。這算是與時俱進了,人間有的地下也有。不過未免有些庸俗化了,與我們今日所倡導的綠色文明祭祀不符。小編覺得還是莫讓清明變了味!莊重、清素的哀思是清明最基本的意義。

清明奇葩祭品成流行趨勢 莫讓清明變了味!


清明奇葩祭品:別墅外掛太陽能熱水器

清明祭祀用品讓人眼花繚亂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這也是一年當中緬懷先祖、寄託哀思的重要節日之一,按照一些地方習俗,已經提前幾天掃墓祭奠了。可是,隨著近年來祭品的花樣翻新,這個延續了2000多年的民間傳統節日也逐漸變了味。祭祀用品市場迎來了旺季,不僅有傳統的紙錢、香燭,還有“金山”“銀山”、“LV”等奢侈品,今年各種“潮品”又亮相了,“海鮮大禮包”、“財富套裝”等祭祀用品讓人眼花繚亂。

正是由於這深厚的文化傳承意義,2006年,清明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可見國家對於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不僅是放假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清明掃墓不是形式上炫耀和聒噪

清明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最樸素最常見的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或者燒紙獻花,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思念和敬意,可謂“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沿襲了數千年的文化傳統,其內涵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和哀思,而不是形式上炫耀和聒噪。


清明奇葩祭品成流行趨勢 “iPhone手機”熱銷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越來越忙,平日裡無暇掃墓追思,都趕在清明小長假去掃一次墓,而且沒有上檔次的祭品就不足以表達這一年來的哀思,商家也正是看中了這種心理需求,將祭品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離譜。因此,人們從前些年的燒“手機”“豪車”“別墅”發展到如今的燒“金山銀山”,甚至是“偉哥”“小三”等奇葩祭品,而且大有攀比之勢,似乎要把逝者生前無法享受的物件都要狠狠補償回來。只是給逝者燒再豪華的祭品也挽回不了對逝者生前未能盡孝的遺憾,這些都是活人為了滿足面子上的虛榮感,“闊綽”給外人看的。


清明奇葩祭品:女士新潮復古套裝

文明祭掃、綠色祭掃才是清明的文化核心

祭祀緬懷重在心誠意達而不在於面子上的虛榮炫耀,其實只要獻上一束鮮花、種下一棵思念之樹等等,也足以表達莊重、清素的哀思。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要賦予清明傳統文化更為健康的精神內涵,政府和輿論就有必要積極引導文明祭掃、綠色祭掃的理念,使得祭祀在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中找到契合點——這才能讓清明節更加清明,讓緬懷更為深遠。

如果燒奇葩祭品也算是寄託哀思,那麼這種寄託哀思的方式則有失嚴肅,是對傳統文化的曲解。這既背離了清明節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精神內涵,也不符合節儉、綠色的現代文明理念。曾有媒體報道,中消協通過近幾年的調查統計發現,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於祭祀焚燒的紙張達千噸以上,清明節全國“白色消費”高達一百多億元。如此的鋪張焚燒,留下的最終不過是一抔灰燼,能有多少留下對逝者深遠的哀思,又有多少留下了對清明的文化核心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97p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