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城市“雨島”如何規避內澇?

城市“雨島”如何規避內澇?

目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財富不斷向城市集中,城市的面積越來越大。城市內澇在給人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可能引發一些次生災害。應該如何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保障百姓出行與財產安全呢?
城市“雨島效應”和“混濁島效應”
城市內澇,是指由於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某一城市降水量的多少首先取決於大氣環流,其次是城市本身的環境狀況。現代城市內澇具有兩大特點:首先,城市內澇的普遍性,在全國很多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內澇現象。其次,城市的某些特定地點內澇發生率較高,如立交橋;隨著現代城市的建設,在過街的地下通道、鐵路橋、公路橋等也多有發生。另外,近年來,很多城市降水量明顯大於周邊郊區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
城市中林立的高樓大廈被比喻為“鋼筋水泥的森林”,而隨著“森林”密度不斷增加,空調、汽車尾氣更增加了熱量,在城市上空形成熱氣流。熱氣流越積越厚,導致降水形成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同時,城市集中的建築物使風速減小,強雨帶等天氣系統在城市上空停留的時間比空曠的郊區長,總降水量增多,這被稱之為“雨島效應”。“雨島效應”集中出現在汛期和暴雨時,出現城市暴雨頻率與強度高於周邊地區的現象,容易形成洪澇災害。
城市工業集中、車輛眾多、人口密集,導致排出的汙染氣體和空氣中的塵埃等渾濁度大大高於周邊地區,形成城市“混濁島效應”。城市“混濁島效應”對降雨的影響表現為:塵埃等混濁物是雲層中水汽變成降雨最需要的凝結核,城市上空的凝結核越多,水汽就越容易在此凝結造成降水,從而增加雨量。
總的來說,影響城市內澇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降雨,特別是強降雨。當城市出現暴雨頻率與強度高於周邊地區時,更易形成洪澇災害。二是地形地貌。地勢比較高的地區不容易形成積水,而地勢比較低窪的地區容易形成內澇,這也是立交橋、地下通道等容易出現大量積水的原因。三是城市排水系統不完善。一些城市排水管網“欠賬”較多,管道老化,排水標準比較低。另外,大量的硬質鋪裝,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等滲透性不好,也容易造成積水。

城市“雨島”如何規避內澇?
掃碼關注公眾號

城市“雨島”如何規避內澇?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dmq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