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爬珠峰的死亡率是多少 爬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會死

爬珠峰的死亡率是多少 爬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會死

導語:珠峰作為很多登山者嚮往之地,每年到這裡挑戰的人絡繹不絕。但是,想登上珠穆朗瑪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到這裡登山的人都講面臨生命的威脅。據統計,珠峰每年的死亡率是比較高的,那麼,爬珠峰的死亡率是多少呢?爬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會死?一起來了解。

爬珠峰的死亡率是多少 爬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會死

爬珠峰的死亡率是多少 爬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會死

珠穆朗瑪峰

從1896開始陸續的有1584名登山運動者相繼登山,結果有395位中外探險者遇難,還有些不知名的運動員也有遇難,所以一般是14.8%左右。

但是近十年來,由於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攀爬珠穆朗瑪峰已經安全得多。衛星電話和攀爬用具運用大大降低了死亡人數。1996年,共有15人死於途中98人成功登頂。而十年後的2006年,11人死於途中400人成功登頂。過去56年的總死亡率是9%,而2004年時已經降低到4.4%。

氣候是導致登山人員死亡的主要原因。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瀰漫天際。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複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雖然如此,仍有不少人在在為了登上世界之巔而努力著,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血肉悲歌。

爬珠峰的死亡率是多少 爬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會死 第2張

珠峰

珠穆朗瑪峰的垂直高度可以達到8848米,在一眾高峰中,也可以說是一覽眾山小了,並且這裡被常年的積雪所覆蓋,而且天氣非常的惡劣,在海拔超過2700米之後我們人類的身體就會出現很多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比如說缺氧或者心悸,當然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越往上走的話高原反應就會越嚴重,這個問題也是擺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所有的探險家面前的難題。

這是因為倘若在攀登的過程中摔倒了或者受傷的話,那麼就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整體計劃和行程,也因此才有了前面的人摔倒了後面的人不要扶這句話,畢竟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中只有保全自己的實力才可以活下去,所以很多探險者都各自約定不去理會,只需要繼續前行,去追尋自己期盼已久的夢想。

而且如果你要扶的話,可能會發生危險,這個危險並不是單方面的,而是說如果去扶的話那麼雙方會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在救助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危險,而導致在這裡一起遇難,因為在救治過程當中,所有的行進速度肯定會受到影響從而浪費時間。因為一般的遊客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內趕到營地,然後一同抵禦雪山夜間的低溫環境,但是如果你行進速度變慢的話,那麼可能就會在天黑之前無法到達營地,到了晚上珠穆朗瑪峰的氣溫會出現驟降,人體的機能是根本無法抵禦的。所以到了晚上還沒有到達營地的話,可能就會被凍死在雪山中,所以人們才不敢去扶摔倒在雪山上的人。

珠穆朗瑪峰曾超萬米

爬珠峰的死亡率是多少 爬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會死 第3張

珠峰高度

曾經超過12000米。

第四次珠峰綜合科考正在緊張地進行。地質學家在珠峰地區採集到了拉伸變形的岩石樣品,經過分析測算髮現,在1300萬年以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可能比8848米要高出很多,曾經超過12000米。此次珠峰綜合科考地質組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員告訴記者:“此次科考在珠峰地區的不少地方都發現了拉伸變形的岩層,證明喜馬拉雅山脈北坡確實存在斷裂帶,而珠峰就在這個斷裂帶上。”

據丁林研究員介紹,珠穆朗瑪峰在岩石結構上分為三層:珠峰層、黃帶層和北坳層。從發現看,北坳層曾經發生過巨大的岩石變形和地質變化。“根據我們的觀測和計算,珠峰北坳層岩石的拉伸率為150%左右,發生拉伸變形的年代大約在1300萬年前。”丁林研究員說:“這意味著珠峰的高度在那時可能比現在要高很多。”他舉例說: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如果長度拉伸為1.5,就意味著高度的邊會減少為原來的0.67。如果按照這個規律計算,珠峰北坳層所在8000米的高度,那時應該是11900米,再加上大約700~800米變化不大的珠峰層和黃帶層,珠峰的高度在1300萬年前應該超過12000米。

在珠峰地區海拔4700米左右的地方,記者隨丁林研究員看到了岩石變形的典型地帶。裸露的山體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S”狀岩層,這些岩層原本是連續平整均勻的,由於拉伸和擠壓作用變成了這個模樣。

丁林研究員介紹說,大約從6500萬年前開始,由於印度板塊開始向亞洲板塊擠壓,喜馬拉雅山開始隆起,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到了1300萬年前左右,高度到達頂峰的珠峰由於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種原因,開始發生斷裂,在地殼運動之後逐漸平衡,最終形成這個高度。珠峰高度的變化也讓許多攀山愛好者很感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kn3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