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寒衣節的起源是什麼 寒衣節來源是什麼

寒衣節的起源是什麼 寒衣節來源是什麼

導語:在有些人的眼裡,寒衣節是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節日,不過也是溫暖的民族節日。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關於寒衣節的內容,那麼,大家清楚寒衣節的起源是什麼?寒衣節來源是什麼?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寒衣節的起源是什麼

寒衣節的起源是什麼 寒衣節來源是什麼

寒衣節

起源有很多種,第一種是秦朝孟姜女哭長城,第二種是蔡倫大嫂的促銷手段,第三種是紀念放牛娃“紅豆飯”的傳說等。

其中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有孟姜女哭長城。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可誰知到了長城之上卻知道自己的丈夫早就死於長城之上,她傷心欲絕,最終哭的感天動地,哭倒了長城,這種說法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起源於蔡倫大嫂的這種說法也很流行,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見蔡倫造紙有利可圖,就鼓動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學造紙。可誰知後來造了一屋子紙卻沒人買,後來蔡倫的大嫂就扮鬼,嚇的人們紛紛買紙,最後紙成功賣出去了。

江蘇有關於放牛娃的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染得通紅。人們見這一幕甚是震撼,這一天正是十月七年級。此後,窮人在十月七年級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也紀念這種敢於抗爭的精神。

寒衣節的起源是什麼 寒衣節來源是什麼 第2張

  寒衣節圖片

寒衣節注意事項

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門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氣乾燥,謹防火災。墓祭時,最好選擇中午之前,本來這時節陰氣就比較重,適當規避,特別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為注意。

在祭拜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貢品的準備和祭拜方式,這些都是有很大的講究。準備供品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寒衣節的起源是什麼 寒衣節來源是什麼 第3張

  寒衣節圖

各地寒衣節習俗

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是史上的三大鬼節之一,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說,這是一個鬼門關開啟,鬼怪可以在人間出遊的日子。因此,瞭解寒衣節的注意事項對人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農村人現在仍然保留著這個習俗,到這一天,農民們要燒五色紙,這就是給死去先人們的衣服,在陰間他們能用的上。送寒衣的儀式也是很講究的,我們這裡會在十月七年級這天的傍晚,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備幾份,每一份要送給一位失去的親人,然後要親手用金箔做成元寶,和寒衣一起燒給先人。

在家門口用草木灰或者是爐渣撒上一個未封閉的圓圈,在圓圈開口的地方插上香燭,後面擺上餃子、果子一類的貢品,並插上竹筷。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和金元寶放在圓圈的中間,然後點燃它們和香燭,人們就在這時就可以一邊磕頭一邊把想和先人說的話一併說出來,聽說他們來領衣服時,會聽到你說的話。

山東多是人們上墳祭祖的傳統日子,這天上墳除了燒紙以外,還用彩紙剪做衣帽,焚於墓前,有"十月一,上墳燒寒衣"之說,意為祖先捎去過冬衣服。桓臺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還於傍晚到野外路口,為沒有後人的死者祭祀,添"禦寒衣";

北京有句諺語叫"十月一,送寒衣"。意思是天氣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應該給死去的親人寄點寒衣去。於是人們總是預先糊好"寒衣包"、"金銀包袱",在包袱外面寫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後再焚化了;

江蘇人在"寒衣節"這天,人們把各色彩紙糊成的冥衣,裝在一紅紙袋裡,上寫亡者的身份和姓名。七年級當晚,把紙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後拿到門外焚化,以示對亡人的記掛;

山西寒衣節在這天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裡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陝西人在寒衣節這天則用各種色紙剪糊成衣服,黃昏時在祖先墳塋燒掉,謂之送寒衣。據民間傳說為孤魂會,人們在送寒衣時,除給祖先焚燒外,還要多燒給無主的孤魂。

漢族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漢族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橋面、莜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wm8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