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又叫什麼節

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又叫什麼節

導語: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三月三”是少數民族的一個重要節日,而每個民族對它的叫法多有不同,一般廣西壯族三月三又叫什麼節呢?對於廣西人們來說,三月三是一個載歌載舞的節日,也是對唱情歌的日子,所以他們將該節叫做“歌圩節”。

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又叫什麼節

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又叫什麼節

三月三

三月三是廣西的歌圩節。

相傳,遠古的壯鄉有個員外生了三個美若天仙的女兒,長女和次女都嫁給了大戶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麗妹的三女兒還沒有嫁出去。她聰明過人,能詩能歌,心地善良,經常揹著家人樂善好施。芳年十八時,儘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絡繹不絕,但她都一一回絕,弄得父母傷透了腦筋。

原來麗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貧窮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強哥。阿強雖出身貧寒,但心地善良,經常為窮人做好事,無論誰家有什麼農活忙不過來,他總是擠出時間前去幫忙,他家有什麼好吃的,也少不了相親們,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愛。

阿強也聰明過人,雖然經文聖書沒讀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尤其是吟詩唱山歌,能觸景生情,即興而發。麗妹雖然經文聖書比她讀得多,但還拜他為師。阿強見麗妹謙虛好學,總把她當親妹妹看待,經常一起探討詩文,這一年農曆二月下旬,壯鄉舉行山歌比賽,麗妹,阿強哥都報名參賽。

聽他倆的對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結果雙雙都得了頭名金獎。通過這次比賽,麗妹對阿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尤其對他那聰明絕頂,現編現唱以及樂於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於是產生了愛慕之情。

在大家離去後,麗妹有意留了下來,含情脈脈地對阿強吐露了自己的愛意,併發誓說:“如阿強不娶她,她也一輩子不嫁人。”對她的話,啊強十分高興,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難為情地推辭說:“我出身貧寒,恐怕你父母不會同意這門親事的。”

麗妹緊緊抱住他,告訴他:“不會吧,只要你登門求親,他們會同意的。”麗妹追求阿強哥相親們都知道了,他們都說願意為阿強捐獻彩禮,只要員外家人開恩。

一個深更半夜,麗妹跳窗找阿強哥去了,正當他們相互傾吐衷腸之際,員外家丁闖了進來,強行把麗妹抓了回去,麗妹泣不成聲,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強的這門婚事。說阿強雖家境貧寒,但憑他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一定會有好日子過的。

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又叫什麼節 第2張

三月三

但固執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麗妹眼看不能與阿強結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發了輕生的念頭。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後,留下遺書,便懸樑自盡了。門外的丫鬟朦朧中醒來,聽到閨房內有異常,開啟門一看,她簡直驚呆了,麗妹已經尋短見了。

她拼命呼救,頓時,員外一家嚎哭起來,他們看著遺書,悔恨不該干涉女兒的婚姻自由,相親們聽到哭聲,知道了麗妹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憤怒死去,對她深感同情,對員外夫婦極為憤慨。

再說阿強從員外家提親不成,回到家後,茶飯不思,一頭栽倒在床上,父母怎麼叫喚他,就是不坑聲。當麗妹殉情的噩耗傳來,無疑是給阿強重大的精神打擊,他腦子嗡嗡作響,想到生不能結為夫妻,死了再陰間也要結為夫妻。

想到這裡,他起身走出了家門,三步並做兩步,走到員外家,“哇”的一聲撲到了麗妹的屍體上,說時遲,那時快,他猛的起身一頭撞到樑柱,也殉情了。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三,相親們見壯鄉的好兒子,好女兒雙雙殉情了,個個悲痛萬分,哽咽著,哭泣著。

有的還以山歌老歌頌他們忠貞不屈的愛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後才隆重地為他倆下葬。

為了紀念他倆,每年人們便在三月三這一天,蒸著糯米飯,帶上雞鴨魚肉,上山為他們掃墓,同時聯歡唱歌,歌圩就這樣形成了。

三月三起源追溯

三月三是廣西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又叫什麼節 第3張

三月三

農曆三月九年級,又稱“上巳節”。春秋時期就已在流行。

《論語》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大約寫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九年級,魏晉以後,上巳節定為三月三,後代沿襲。“上巳”在漢代定為節日。

《後漢書·禮儀志上》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n,病),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邊沐浴。“上巳節”正處於季節交換,陰氣還沒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邊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災禍,並祈求福祉降臨。

魏晉時代,“上巳節”除了要祓禊之外,還演變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日子,這成為“上巳節”另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

唐以後,“上巳節”的習俗逐漸淡出。

三月三上巳節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從宋元時代開始,漸漸不顯,筆記史料和文學作品中都表現了一種追古慕古的情懷。與此同時,寒食、清明、上巳三節呈現合併混同的趨向,最終寒食“並”入清明,上巳“躲”進清明。

三月九年級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這個節日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三月三又叫對歌節

三月三歌墟的盛況。歌圩在武鳴縣比較普遍,其中最為熱鬧的要數“三月三”歌圩。壯鄉武鳴有民眾彙集唱歌、聽山歌的習俗,每場聚集1000人至上萬人,唱和竟日,壯族人民稱“市”為圩,故稱“歌圩”。清光緒年間編成的《武緣縣圖經》記載:清道光年間,思恩知府李彥章喻令禁歌,但“答歌之習,武緣仙湖、廖江(今馬頭)二處有之,每三月七年級至十日,沿江上下,數裡之內,士女如雲。”民活年間,縣府也曾下令禁歌,但歌圩仍盛行如故。“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期間,歌圩被禁,然而許多地方群眾仍自發舉行,禁而不止。“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人民政府視歌圩為傳統民族文化予以提倡、支援、引、發展。到“三月三”那天,武鳴各地按傳統的風俗習慣過節,由於壯族人民十分好客,所以不管遠近的朋友都在那一天來趕歌圩。主人家接待親戚、朋友,以客人越多越榮耀。白天用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土產的雞、鴨肉和生魚片以及自釀的純米酒與客人同桌暢飲,大有不醉不歸之勢。傍晚,各家主、客人就在村邊的開闊地或山坡旁、小河邊依山旁水對唱山歌,山歌聲此起彼伏,聽歌唱歌者逐漸雲集,形成歌圩,有的地方對歌三天三夜才散場。青年男女通常是唱情歌,相互問答賽輸贏,通宵達旦夜以續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山歌的內容也日益豐富,除了談情說愛、農耕活動、天文地理、吉日慶典外,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時事政治等等都能成為武鳴壯族山歌的好素材。

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每年4月中旬開始,桂林古東景區將舉辦壯族有名的三月三對歌節活動。讓遊客在耍古東,賞古東的同時,也能親身參與到壯族的傳統節日上來。與江面上“劉三姐”的對歌,傳統的拋繡球等眾多活動等待著您的參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x46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