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專家呼籲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應對乾旱

專家呼籲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應對乾旱

全球40%的耕地面積位於乾旱區,約有10億人居住在這些貧瘠的土地上,而氣候變化正在加劇全球乾旱區糧食與能源資源危機。近日在京舉行的第十一屆國際乾旱區大會(IDDC)對此敲響警鐘。此次會議主題為“全球環境變化與其對乾旱區糧食、能源安全的影響”,來自30多個國家的近200名科研人員參加了會議。

“應對氣候變化和乾旱區環境退化問題,需要創新農業生產技術與管理方式,需要全球科學家的集體智慧,共同打造‘諾亞方舟’。”IDDC主席艾代爾·貝爾塔吉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此次會議為科學家的想法、技術、成果提供了落地平臺,為改變現狀提供了機會。

聯合國大學水資源、環境與健康組織執行人扎法爾·愛迪爾指出,當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單打獨鬥地解決水、食品、能源安全問題,在乾旱地區尤其如此。因此,各國政府和國際非政府組織需要形成合力,通過教育、創新、合作走出困局。

“在非洲,32%的電力由水電提供。這導致水質與水量下降,土地退化嚴重。”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教授安亞曼·哈迪德看來,乾旱區所面臨的挑戰也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供了機遇,應把無所作為、被動應戰的態度變為積極應對的舉措,加快開發新能源。

澳大利亞學者、甘肅農業大學訪問教授維特·斯誇則表示,解決乾旱區經濟發展緩慢、生態多樣性減少及土地生產力下降等問題,不能不考慮這些地區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例如,過度開採地下水換取的一時繁榮只會讓荒漠化問題更嚴重。因此,應把傳統農業管理理念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以實現乾旱區農業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IDDC大會每三年舉行一次,這是該會議第三次在中國舉行,此次會議為全球各乾旱區國家提供了學術交流與經驗分享的平臺,有利於促進人員交流及‘南南’、‘南北’合作。”大會承辦方、中科院蘭州分院院長王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中國已經成為乾旱區研究領域的生力軍,在流沙固定、沙漠化防治、沙漠公路及鐵路建設、乾旱區可持續農業等方面的研究已處於世界前列,他希望可以和全球科學家共同分享這些應對乾旱化的成果。(關注2013乾旱,就請關注本站乾旱專題 )

專家呼籲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應對乾旱
掃碼關注公眾號

專家呼籲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應對乾旱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30e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