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鄱陽湖空前乾旱候鳥過冬成大考 如何讓越冬候鳥留下來並順利過冬

鄱陽湖空前乾旱候鳥過冬成大考 如何讓越冬候鳥留下來並順利過冬

每年冬天來臨,鄱陽湖都會出現大量候鳥前來過冬的壯觀景象,但是,我們都知道,今年鄱陽湖乾旱嚴重,湖床甚至已經裸露在外,這樣顯然對候鳥過冬有不利影響。據相關人員介紹,因鄱陽湖空前乾旱候鳥過冬成大考,那麼,如何讓越冬候鳥留下來並順利過冬呢?一起來了解。

鄱陽湖空前乾旱候鳥過冬成大考

鄱陽湖空前乾旱候鳥過冬成大考 如何讓越冬候鳥留下來並順利過冬

鄱陽湖乾旱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國際重要溼地。因每年冬季有數十萬只珍禽候鳥飛抵越冬,它也被人們稱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

候鳥喜歡棲息在碟形湖,這是由泥沙沉積不均自然形成的淺碟形窪地,後經過人工改造形成的季節性淺水湖泊,是鄱陽湖獨有的地貌景觀。

豐水期,碟形湖與鄱陽湖主湖融為一體,參與主湖區水動力過程,展現煙波浩渺的大湖氣象;枯水期,通過遙感衛星影像觀察,洲灘之間102個大大小小的碟形湖成為獨立小湖,如同一個個氣泡分佈在湖盆中。這些碟形湖的水面面積加起來大約1000平方公里,佔湖盆面積的23%。碟形湖也因此被稱為鄱陽湖的“湖中湖”。

碟形湖在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碟形湖內的魚蝦螺蚌、沉水植被是候鳥的天然食物,來鄱陽湖越冬的候鳥,有三分之二棲息覓食在碟形湖。

即便乾旱時鄱陽湖水位低枯,只要管理到位,不少碟形湖也仍能保留部分水面,在這些碟形湖聯合作用下,候鳥在鄱陽湖越冬的時間可達半年之久。而碟形湖地勢和麵積差異,也能在洪、旱災害中起到過渡與緩衝作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主湖區水位急劇變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豐水期碟形湖與鄱陽湖主湖區融為一體,頻繁地進行生物等資源交換,也保障了溼地生態系統穩定、生物多樣性和物種可持續發展。

然而,持續的高溫天氣,使得碟形湖面積不斷萎縮。7月15日,鄱陽湖1平方公里以上的碟形湖86個,水面面積950平方公里。從8月4日開始,每隔五天,研究人員通過遙感衛星影像觀察碟形湖水位的變化。到8月19日,鄱陽湖1平方公里以上的碟形湖水面面積只剩下195平方公里。

之後,相關人員趕到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南磯溼地保護區)實地調研碟形湖生態情況,與兩個保護區管理人員一起探討保護措施。“閘門有滲漏的地方做土壩擋水也不能讓水漏掉。如果碟形湖裡有水,寧可補一點水,也要等到候鳥來。如果碟形湖徹底幹掉了,那補水也沒有用。”

從9月起,當地開始集中力量對碟形湖進行生態補水,試圖將乾旱對湖區的影響降到最低。9月底,當胡振鵬再次趕到兩個保護區檢視時,不少碟形湖已乾涸見底。部分尚未乾涸的碟形湖只能通過從主航道或沿線河流補水來緩解乾涸局面,但贛江出現斷流導致南磯溼地保護區範圍內的碟形湖無水可補。

“如果碟形湖不幹,即便現在主湖區水道只有200多平方公里,加在一起鄱陽湖也不會顯得乾旱。”相關人員表示,根據以往枯水期節律,鄱陽湖低枯水位將持續到明年2月,為應對極端乾旱可能常態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有關部門應根據鄱陽湖水位、氣象預報等情況,加強幹旱預警,確立水庫、碟形湖的預警水位,提前謀劃應對。

眼看著冬季來臨,如何讓來鄱陽湖越冬的候鳥能夠留下來,順利過冬?

鄱陽湖空前乾旱候鳥過冬成大考 如何讓越冬候鳥留下來並順利過冬 第2張

鄱陽湖空前乾旱

江西省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都昌保護區)局長李躍把目光放在了朱袍山區域內的碟形湖,這是鄱陽湖都昌湖區最重要的碟形湖。與區域內其他十餘個碟形湖相比,朱袍山離主航道近,地勢開闊,便於架設機械施工補水。

朱袍山碟形湖生態補水前尚存水域面積381畝,水中仍有一定數量的魚蝦螺蚌資源。從9月19日開始,李躍組織人員清淤疏渠築壩,4臺7500瓦的大功率抽水泵不間斷從主航道抽水補給到碟形湖。李躍表示,往年即使在枯水期,比如去年11月1日,朱袍山碟形湖水位12.2米,水深大約僅有2米,但今年還未到11月,水深就僅剩十幾釐米。巨大的水位落差及乾旱帶來的影響也讓李躍直呼“這在以前從未有過”。

補水並不會立竿見影。起初,對朱袍山碟形湖補水作業進行了兩天也未見水位上漲,李躍後來才發現,湖區的溼地太乾了,補給的水流到湖床裂縫像漏斗一樣下滲,直至下滲達到飽和,水位才開始緩慢回升。經過多天連續抽水作業,碟形湖乾涸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截至10月8日,生態補水使得朱袍山碟形湖面積增加到536畝,水位提升了28釐米,支撐了碟形湖螺蚌資源的逐水繁育,為即將到來的越冬候鳥增加了棲息和覓食空間。

除了為碟形湖補水,還要給候鳥準備更多食物。鄱陽湖乾旱致使許多灘塗提前三個月裸露,苔草、蘆葦的莖葉提前泛黃,纖維老化,不利於候鳥食用。專家研究認為,刈割已經長勢成熟的苔草,可刺激其萌生新芽。目前在鄱陽湖多處洲灘上,正進行刈割苔草行動,但在土壤含水量少的區域,效果並不理想。

李躍也在組織力量對三山區域刈割苔草,這是都昌縣歷年來候鳥分佈的重要區域。但因主航道阻隔,無法滿足大型機械進場作業,李躍正在協調調入可用機械,希望加快刈割程序,“這個事也很重要,我們目前只割了近100畝。”

當地也開始通過人工種植方式,應對因乾旱帶來的候鳥食物短缺。除了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志願者種植的藕田以外,餘干縣插旗洲也預留了七百畝稻田供候鳥吃食。這些仍只是杯水車薪,在低枯水位條件下,乾旱導致溼地功能退化,天然食物短缺,將迫使一些候鳥轉移到其他區域,甚至到農田等區域覓食,由此引發人鳥衝突。

對此,相關建議建議,政府可通過溼地生態補償金的方式補償候鳥吃食對農戶造成的損失。此外,還應繼續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善待在農田、池塘取食的候鳥,不要驅趕、傷害。

旱情可能持續至11月份

鄱陽湖空前乾旱候鳥過冬成大考 如何讓越冬候鳥留下來並順利過冬 第3張

鄱陽湖乾旱

“3-5月時預測今年會是一個偏枯年,會發生一定程度的乾旱,但沒有預測到是這麼廣這麼嚴重的乾旱,持續時間這麼長”。在長江科學院水資源所所長許繼軍看來,今年的旱情並非只是提前了,而是延長了。他判斷,旱情可能持續至11月份。

今年系鄱陽湖自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旱澇/旱澇急轉”不乏先例,但今年的“澇旱突變”情況比較罕見。許繼軍指出,汛期水庫有防洪要求,水庫水位必須降低至汛限水位,做好調蓄洪水的準備,但今年出現了兩難的局面,預期的洪水沒有來,卻出現了嚴重乾旱,而此時水庫蓄水有限,抗旱保供水和灌溉的壓力就比較大。

“我們也在提建議,要從防洪和抗旱統籌的角度做好水庫的排程執行”,他表示,今年旱情的發生應被視為一個重要訊號,到了汛期,不僅要考慮防洪,也要考慮抗旱,因此,汛限水位也應動態調整,保持一個合理的狀態。

戴年華也認為,今年長江流域出現的旱情是週期性的還是持續性的,應有一個綜合的判斷。同時,他表示,鑑於鄱陽湖複雜的水情和重要的功能定位,需要包括氣候專家、水文專家、生物專家等在內的多方面“會診”。

江西省水利學會、江西省水利科學院聯合編寫的文章《給“江南糧倉”解渴,江西有實招》則指出,鄱陽湖的枯水情勢絕非今年僅有。實際上,進入21世紀以來,長江、鄱陽湖的江湖關係發生變化,鄱陽湖出現呈趨勢性和常態化的枯水情勢,表現出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歷時延長等情況,已對鄱陽湖區生態、農田灌溉、生產生活、湖區航運等產生影響。

鄱陽湖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也提到,綜合長江中上游水文情勢變化分析,鄱陽湖未來持續枯水是趨勢性的,將常態化出現,並且枯水程度還將進一步加劇。

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江西只要在主汛期最後一場降雨讓水庫都蓄到水,當年一般不會大旱,“每到7月份前後降雨來臨之際,水庫是否關閘蓄水,都要科學研判,綜合決策,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江西省建成有1.06萬座水庫,總庫容332億立方米。前述江西省水利廳工作人員胡彧提到,前期,江西省抓住汛期末降雨有利時機,科學指導水庫蓄水,7月1日全省水庫蓄水量188億立方米(其中31座大型水庫蓄水量105.5億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4%),為應對長時間乾旱提供了水源保障。

“8月16日以來,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實施兩輪鄱陽湖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排程專項行動,排程36座大中型水庫為下游補水約21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沿河兩岸及湖區950萬人、650萬畝農田用水需求。特別是精細排程萬安、峽江、龍頭山等贛江梯級水庫,保障贛江沿線尤其是南昌城區供水安全。”胡彧說,由於旱情持續發展,當前,水庫蓄水總體偏少。截至10月10日,全省水庫蓄水量119.11億立方米。其中31座大型水庫蓄水量86.14億立方米,蓄滿率72.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d5l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