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導讀:中秋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也是我國法定節假日之一,因此對比其他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受關注和重視程度比較高,每年的月餅餡料和中秋習俗都會掀起一股討論熱潮。那麼,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中秋節的由來簡短,快點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其實中秋自春秋時,便已有記載。

《禮記》中便曾記載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其中“夕月”一詞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識裡“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月亮於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時便是中秋之日。

自上古時期便奉行八月祈祀,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明世宗在位時,還特意在北京建月壇專用於祭月活動。《明嘉靖祭祀》中記載有:“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醜、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由此便可見古代帝王對祭月的重視。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第2張

中秋節

唐朝時,祭月儀式便已完善,《新唐書·卷十五》中便有記載:“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由此可見,唐朝祭月儀式之盛。

祭月習俗不僅盛行於宮內,還流行於民間,宋朝《新編醉翁談》便有記載說:“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地區一直延續著祭月儀式。

中秋傳說故事

遠古時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八月十五后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盜藥,后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藥,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藥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遲來的后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後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後羿與嫦娥可以團圓。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第3張

中秋

 中秋吃月餅的說法

中秋節最大的特色便是吃月餅,吃月餅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唐高祖在位時,李靖征討突厥於八月十五凱旋,訊息傳來時,唐高祖正在吃胡餅(月餅),便與月亮對飲說“應將胡餅邀蟾蜍”。由此,胡餅便與中秋佳節掛鉤。

其二是說唐玄宗年間,楊貴妃與唐玄宗品嚐胡餅,兩個附庸風雅之人認為胡餅二字不雅,楊貴妃抬頭望見一輪明月,便將胡餅改為月餅,自此人們一過中秋便想起月餅。

宋朝時,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便開始廣泛流傳,蘇東坡便寫詩歌頌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明朝《夢樑錄》中也記載說“八月十五日,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由此可見,古人吃月餅不僅是飲食之歡,更是欣賞其中團圓之義。吃月餅可謂是如今中秋節的主流,這千年文化竟能如此完好地延續至今,實在是讓人感嘆中國文化傳承的博大深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v49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