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相關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創作背景的常識百科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意思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出處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意思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出處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意思是:人在一段時間裡有極大的進步,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出自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孫權勸學》中:“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資治通鑑》是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完成。《資治通鑑》創作背...
  • 19558
村晚古詩的創作背景 村晚寫詩的背景
  • 村晚古詩的創作背景 村晚寫詩的背景

  • 這首詩描寫的是農村晚上的景色:池塘的四周長滿青草,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紅紅的火球好像要被山吃掉了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牧童橫坐在牛背上,拿著短笛吹奏。詩人看見這一畫面後,便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村晚》宋·雷...
  • 15262
李白的靜夜思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李白的靜夜思的創作背景
  • 李白的靜夜思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李白的靜夜思的創作背景

  •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當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靜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
  • 32554
從軍行的寫作背景 從軍行的寫作背景簡介
  • 從軍行的寫作背景 從軍行的寫作背景簡介

  • 《從軍行》的寫作背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百為。武將把一腔熱度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從軍行一般指從軍行七首。《從軍行七...
  • 23110
遊園不值的寫作背景 遊園不值寫作背景簡介
  • 遊園不值的寫作背景 遊園不值寫作背景簡介

  • 大家都知道《遊園不值》是葉紹翁的名篇,寫的是詩人在春日遊園時的所見所感,其中“一枝紅杏出牆來”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那麼大家知不知道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作的此詩呢?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又是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遊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
  • 21006
李白清平調三首的作詞背景怎麼樣 清平調詞三首的創作背景
  • 李白清平調三首的作詞背景怎麼樣 清平調詞三首的創作背景

  •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
  • 10713
示兒的寫作背景 陸游的示兒的寫作背景
  • 示兒的寫作背景 陸游的示兒的寫作背景

  • 說起陸游,大家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他的醫生顛沛流離,仕途不順,寫的許多事都充滿了悲苦情調。《示兒》這首詩是他的絕筆,大家知道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嗎?不知道的朋友可以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示兒》宋·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12055
夏天開車注意這幾點,妹子100%對你刮目相看!
  • 夏天開車注意這幾點,妹子100%對你刮目相看!

  • 這個很容易理解,像打火機等就是易燃易爆物,尤其是當車停在烈日當空下,這時候就更危險了!其實即使把車停到草叢裡問題也不大,但最好還是能讓車有足夠的散熱空間,因為剛開完車,排氣管還是非常熱的,加上太陽的強大加持,要是自燃起來,就追悔莫及了。所以,還是規矩點,把車停到該停的位置上...
  • 20251
專案背景一般寫什麼 專案背景包括什麼內容
  • 專案背景一般寫什麼 專案背景包括什麼內容

  • 專案背景寫專案的提出原因、專案環境、專案優勢分析(包括資源、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專案運作的可行性、專案的獨特與創新等。還可寫出開發後有什麼作用,準備實現什麼功能,為滿足哪方面需求和願望,能給人們帶來哪些益處。專案計劃書是指專案方為了達到招商融資和其它發展...
  • 12685
進士相當於什麼學歷 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 進士相當於什麼學歷 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 進士相當於現在博士生的學歷。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端。“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詩賦,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進士科是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始...
  • 29412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作背景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背景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作背景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背景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一首干謁詩,詩人想借這首詩達到某種目的,至於是什麼目的呢,就要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了。《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創...
  • 7610
李白的長歌行寫作背景 《長歌行》寫作背景
  • 李白的長歌行寫作背景 《長歌行》寫作背景

  • 創作背景《長歌行》是李白擬樂府舊題而創作的一首樂府詩。其創作的具體時間難以考索,但從其創作內容約略可知必寫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以後,亦即“賜金還山”,離開朝廷之後,只有如此才能發出“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的深沉而意味無盡的悲慨,因而“強歡歌與酒”。長歌行李白...
  • 26066
示兒的寫作背景 示兒寫作背景是什麼
  • 示兒的寫作背景 示兒寫作背景是什麼

  • 示兒的寫作背景是陸游一生極力主張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由於南主統治集團屈辱投降,不圖振作,致使他生命垂危之際,還念念不忘中原,由此寫下了這首《示兒》。1、這首《示兒》的全文翻譯是原本知道自己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還是感到傷感和悲泣。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 19099
少年閏土的創作背景 《少年閏土》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 少年閏土的創作背景 《少年閏土》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 因為在衰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村,農民生活在封建政權的壓迫剝削、愚弄、毒害的環境下。作者於1919年回故鄉期間,耳聞目睹了中國農村瘡痍累累的殘酷現實,加之在這個風雨飄搖的社會中求索了三十餘年的生活體驗,所以寫出了這篇悲涼沉鬱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說。少年閏土講了什...
  • 9970
當作與當做有什麼區別 當作與當做的區別
  • 當作與當做有什麼區別 當作與當做的區別

  • 當作與當做的區別一、性質不同:1、當作:當為;當作,充當某種事情。2、當做:看成是;認為是;把看作具有某種特性或身份。二、側重點不同:1、當作:側重指抽象的,從眾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質性的特徵。2、當做:側重指較為具體的某項活動,具有實際的作為。三、引證不同:1、當作:《<王西...
  • 30280
題金陵渡創作背景 題金陵渡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 題金陵渡創作背景 題金陵渡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 說起《題金陵渡》這首詩,相信大家還是十分熟悉的,這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詩中作者借用美好的夜景抒發了自己孤獨落寞的羈旅情懷。那麼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大家是否知道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題金陵渡》唐·張祜金陵津...
  • 19855
登高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登高》的寫作背景
  • 登高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登高》的寫作背景

  • 《登高》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
  • 4895
送元二使安西背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 送元二使安西背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 《送元二使安西》約作於安史之亂前,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詩人王維送友人元二遠赴安西都護府,從長安一帶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後分手之地,作這首七絕送別。《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翻譯...
  • 5339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意思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下一句是什麼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意思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下一句是什麼

  • 導讀: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意思?當你多日不見一個人,再次見到時發現他進步神速,表示不能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一個人時,即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每一句話都有出處,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句話也不例外,那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出處是什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下一句是什麼?下面和萬年...
  • 11735
令人刮目相看是什麼意思 刮目相看是什麼意思
  • 令人刮目相看是什麼意思 刮目相看是什麼意思

  • “刮目相看”這個成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又是否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歷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這個成語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刮目相看的意思刮目相看的意思是指別人已經有了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
  • 27817
陸游為什麼要寫示兒 陸游的示兒創作背景
  • 陸游為什麼要寫示兒 陸游的示兒創作背景

  • 《示兒》為陸游的絕筆詩,作於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
  • 14395
李白蜀道難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蜀道難的創作背景
  • 李白蜀道難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蜀道難的創作背景

  • 創作背景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
  • 18324
秋詞的創作背景 寫秋詞時劉禹錫的背景
  • 秋詞的創作背景 寫秋詞時劉禹錫的背景

  • 說到《秋詞》這首詩,大家都知道是劉禹錫所作,詩中為我們展現了秋高氣爽、白雲飄浮的景象。那麼大家知不知道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呢?大家又知不知道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呢?《秋詞·其一》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
  • 20215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什麼意思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什麼意思翻譯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什麼意思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什麼意思翻譯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意思:很久沒見到過這人,今天看到了,就應當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比喻即使多日不見,別人已有進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讀音:shìbiésānrìdāngguāmùxiāngdài。出處:《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原文如下: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
  • 33097
山居秋暝的寫作背景 山居秋暝創作背景是什麼
  • 山居秋暝的寫作背景 山居秋暝創作背景是什麼

  • 《山居秋暝》是作於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開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時期最後一個開明的宰相張九齡被李林甫等排擠罷官,朝政日趨昏暗,王維的政治熱情冷卻下來,對政治抱著消極的態度。開元二十八年後,他於終南山構築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此詩即作於這個時期。《山居秋暝》...
  • 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