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生活圈 >經典匯聚 >

中科院:茲卡病毒發現了關鍵蛋白晶體結構

中科院:茲卡病毒發現了關鍵蛋白晶體結構

導語:今年來,巴西一種可怕的茲卡病毒呈爆發擴散趨勢,隨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這種病毒會波及歐洲和美國等地方。寨卡是引起新生兒小頭症以及其他嬰兒腦部嚴重缺陷的病源,是神經系統疾病的禍根。去年,巴西有50萬~100萬人感染了茲卡病毒,而蚊子的傳播途徑令人擔憂。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相關人員,發現了茲卡病毒關鍵蛋白晶體結構。

中科院:茲卡病毒發現了關鍵蛋白晶體結構


截至2016年1月,茲卡病毒在美洲暴發流行,並有蔓延全球之勢。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院士高福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施一帶領的科研團隊針對茲卡病毒(ZIKV)進行分析,發現非結構蛋白1(NS1)的分子結構。該研究成果提供了非結構蛋白1的原子層面影象,在這之前非結構蛋白1同樣參與了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等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線上發表於4月18日出版的《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

截至2016年1月,茲卡病毒在美洲暴發流行,並有蔓延全球之勢。茲卡病毒是一種通過蚊蟲傳播的蟲媒病毒,雖然其感染通常只引發輕微的症狀,但是該病毒被認為與新生兒小頭症和一種罕見自身免疫疾病吉蘭·巴雷綜合徵相關。目前,巴西已經有4000例感染茲卡病毒的孕婦分娩了小頭畸形兒,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茲卡病毒為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刊登在4月13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首次確認了寨卡與新生兒小頭症的關聯,證實了孕婦感染該病毒將會導致胎兒頭部發育畸形。

根據2015年在巴西分離出的一株茲卡病毒的序列,高福、施一及其研究團隊使用X射線晶體學獲得了一個非結構蛋白1的部分結構。研究人員發現茲卡病毒非結構蛋白1與登革熱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的非結構蛋白1十分類似,但是茲卡病毒非結構蛋白1的表面電荷分佈與登革熱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顯著不同,這一特徵與宿主因子不同的相互作用有關。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可以針對茲卡病毒非結構蛋白1的獨特表面靜電特性,開發出新的診斷工具。

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一篇報告中,研究人員還認定,茲卡病毒不僅可以導致小頭症,還會引發胎兒腦組織鈣化、胎兒發育遲緩等其他疾病。這些問題包括:感染茲卡病毒的孕婦會有多大概率產下缺陷嬰兒;感染了茲卡病毒但沒有顯現感染症狀的孕婦是否會生下缺陷嬰兒;患病嬰兒接下來還可能出現何種狀況。目前來看,全球茲卡病毒防疫形勢相當嚴峻,巴西尤甚。巴西政府12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15年10月以來,巴西境內已確認1113例新生兒小頭症與母體感染茲卡病毒有關,另有超過3800例可能與寨卡有關的疑似病例正在調查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shenghuoquan/jingdianhuiju/501k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