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生活圈 >生活 >

24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是什麼

24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24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是什麼

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這表示,在該時期,“二分二至”的節氣體系已經形成。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在《淮南子》一書中始現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閎、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平氣是我國古代曆法推算節氣的一種方法,也叫“恆氣”。把一週年按時間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定出二十四節氣,從立春開始,每過15.22日就交一個新的節氣,這樣定的節氣叫作平氣。實際上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是不等速的,在各個平氣之間,太陽在黃道上所走的度數並不相同。隋朝天文學家劉焯已知平氣不合理,曾提出推算定氣的方法,即按太陽走過相同的黃經度數經歷的時間間隔來確定節氣的具體長度,但在民間曆書上一直未被採用,直到1645年始行的《時憲曆》才正式改用定氣,一直沿襲至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shenghuoquan/shenghuo/wgp7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