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城市文化 >

廈門這個名字怎麼來的

廈門這個名字怎麼來的

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西接龍海,北鄰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那你知道廈門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廈門這個名字怎麼來的

廈門的由來,眾說紛紜,根據史書記載和傳說,歸納起來有五說法:

來源於築城:—根據志書記載,“廈門城在嘉禾嶼,明洪武二十七江夏候周德興”的“築城說”。

來源於村名:—是說嘉禾嶼西南海邊有個“廈門村”,城建在村附近而得名。它是根據明萬曆《泉州府志》卷十一載:“同安縣寨十有四,西南曰廈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載:“二十三都其地為蓮阪、毫灶、吳倉,廈門”,據此而推斷的“村名說”。清初廢中左所,“廈門”才統稱全島,曰廈門島。

來源於上下:—有兩說:一據《廈門地名錄》稱,“廈門處於九龍江口外側,與內側的海門相對而言,是在下的出海口,人們俗稱“下門”,“廈門”似系“下門”的諧音雅化而來”的“上下說”。另一說是:“門”是島的稱謂,如浙江沈家門等。廈門島地處大陸的下端,“下門”即下面島嶼之意,雅化而成為“廈門”。

來源於門戶:—由其地理位置在我國東南沿海而得來的。清乾隆《鷺江志》的作者薛起鳳在“總論”裡說,“鷺島者,泉東南島也,以其為泉之門戶,故曰門也”。“鷺島四面環海,為漳泉之咽喉,臺澎之門戶。”清乾隆《廈門志》作者周凱在序文裡則說:“廈門處漳之交,扼臺灣之要,為東南之門戶。”從歷史事實看,築城起即為海防禦敵人之門,後又為鄭成功“通洋裕國”之門,再後成為進出口、華僑進出之門,如今又有說“祖國大廈之門”。

來源於領土:—築城取名廈門,東晉楊衍之《洛陽伽覽記》寫道:“太和十七年後魏高祖造宮室,洛陽依魏晉舊城門,東西有三門,北有二門,西頭曰大夏,漢曰夏門,魏晉曰大廈門”。

“夏”與“廈”,古字相通。所謂“大廈門”、“廈門”,在當時是作為象徵性城名。因為,中國在古代稱為“夏”。張行孚在《說文發疑》中按《說文》說:“夏,中國之人也。所謂中國者,以天下言之,則中原為中國,以列國言之,則王都為中國。”屈原《楚辭·九辯》中有“君子之門九重”,就是說天子有九個城門,天子威儀中國之意。所以說,“大廈門”、“夏門”是表示所鎮的土地是中國區域,或中國領土。再從當年修築“海上長城”來看,金門原名浯洲,又名浯將,周德興在島上築城時,借用“金城湯池”之意將浯洲改為金門,以示“固若金湯”島嶼之內涵。廈門原名嘉禾嶼,又名鷺島,別稱鷺江,借用“華夏之士”而將嘉禾嶼改名廈門,以示廈門是“中國島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chengshiwenhua/kdn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