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旅遊 >

你懂西藏嗎?或許我們都只是過客

你懂西藏嗎?或許我們都只是過客

 西藏遊客的層次有三,第一類人止於欣賞美景,第二類人執著尋找信仰,少數第三類人是:一個生命在叩問和聆聽另外的生命。

你懂西藏嗎?或許我們都只是過客

西藏並不能像84消毒液一樣洗滌心靈,也不能像忘情水一樣讓你忘掉煩心事,但是西藏會告訴你,生命的迷人就在於,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到頭來我們都是天葬臺禿鷲的肉餡糌粑點心,可是在這之前的每一刻又都在執著,並且每一刻又都值得執著。

生命雖然因為恬淡而領悟,但卻因為執著而動人。你看火車經過青海無人區的時候,那些終年寸草不生的土地和石頭,才發現盛夏中也是有地方在荒涼的,熱鬧中也是有人在寂寞的。有些石頭在為沒被女媧選中悲傷,可有些石頭是連悲傷的權利都是沒有的。

有些地方你從來沒去過,卻覺得自己曾見過,有回家一樣的親切感。看到那些逆光下飛揚的經幡和喇嘛的微笑,聽到那些好聽的唸經,喝到濃重的酥油茶,就心生莫名的歡喜。佛教把這個稱為“宿慧”,就是你前世接觸過的東西,這一世的記憶還沒有斷。

你看那些海陸變遷不喜不悲的雪山,想到一百萬年前這裡還是海底的海底,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世界最年輕的高原成了世界之巔,就會覺得“人定勝天”這四個字那麼可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極端只能換來極端。

你看櫥窗裡那串價值不菲的紅珊瑚佛珠,那麼刺眼的纏綿。一百萬年前,她是海底的紅珊瑚;一百萬年後,她隨著海陸變遷顯露高山岩石層;一百年前,她被打磨成佛珠陪哪個喇嘛為逝者念過長經;一百天後,她會被哪個男人買回家,和哪個姑娘訂婚過日子說我愛你。

“昨日黃土隴頭哭白骨,今宵紅燭帳底臥鴛鴦”。這句話我們小時候都會背,當左手是雅魯藏布江的洶湧澎湃,當對岸是文成公主走了3年的唐番古道。當在落寞幽靜的卡布林卡想著它曾經香火繚繞的鼎盛和威嚴,亂哄哄,你當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到最後,其實都是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你看那些在懸崖和林海間逆光下的經幡,你看那些傾家蕩產一步一個長頭磕到大昭寺的藏民,你看那些轉經筒修來生的篤定,會發現“痴”真的是中國美學最重要的一個字之一。理智邏輯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是痴。人生沒有這個痴,也就無情。生命裡執迷的東西,沒辦法解釋的篤定,就是痴。

你看哲蚌寺那些亂哄哄辨經的喇嘛,就會覺得我們把《金剛經》“清淨心”三字理解的太狹隘了。我們一方面跑到西藏叫囂著“淨化心靈”,竄到尼泊爾尋找“清澈的眼神”,另一方面,我們那麼吹毛求疵地害怕打擾,我們抱怨賓怪裡館房間竟然不隔音,害怕路邊髒兮兮的藏族小孩會抓髒了我們的衣服。

看到藏傳佛教寺院的那些佛像,有些菩薩驚人地符合人體美學,有些卻怪里怪氣。會發現佛、道是相通的——莊子的世界裡,所有得道的人都是一個古怪甚至難看的形象。佛、道認為,當一個人領悟了生命的幻象之後,就不會那麼在意自己的形貌。

既然最後都是迴歸塵土,是不是我們就什麼都不要做,什麼都不努力了?佛教文化真正想告訴我們的——領悟不是年輕人什麼都不去做的“四大皆空”。領悟是一種歷劫,這些劫難必須親自去經歷,生命才飽滿和厚重。

去西藏“尋找淨土”的裝逼青年不可怕,不再相信人間有淨土的年齡才是真正悲哀。我們都背誦默寫過的《桃花源記》,越長大越讀越心痛——說最後一個尋找桃花源的是南陽劉子驥,“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看似荒誕,其實在說最後再沒有人相信有桃花源了,再不相信人間有淨土,才是真正的悲哀。

標籤: 西藏 過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lvyou/vm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