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張飛一般是什麼臉 京劇中張飛的臉譜是什麼顏色

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張飛一般是什麼臉 京劇中張飛的臉譜是什麼顏色

導語: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其價值非常之高,京劇的特色之一就是不同的角色,其臉譜的顏色就不太,通過這些顏色,我們便能瞭解到任務的性格特點。其中,京劇中有張飛這一角色。那麼,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張飛一般是什麼臉呢?到底京劇中張飛的臉譜是什麼顏色?一起來了解。

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張飛一般是什麼臉 京劇中張飛的臉譜是什麼顏色

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張飛一般是什麼臉 京劇中張飛的臉譜是什麼顏色

京劇張飛臉譜

黑臉。京劇臉譜的不同色彩有不同含義,一般來說紅色象徵赤膽忠心,如關羽。黑色象徵性格嚴肅,如包拯;又象徵威武粗豪,如張飛。白色則多為奸詐陰險,如奸臣。藍色象徵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連環套》裡的竇爾敦。

京劇臉譜顏色的含義:

1、紅色:代表著表現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多為正面角色。或是有諷刺意義,表示假好人。

2、黑色:表現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示陰陽中的陰,用於鬼魂。膚色較黑或面貌醜陋。

3、白色: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或表示和尙,太監臉譜,表示老人年邁。

4、紫色:表現剛正,穩練,沉著的人物。

5、黃色:代表梟勇,凶猛的人物。

6、金色:代表神仙高人。

7、綠色:代表頑強,暴躁的人物形象。

8、藍色:代表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性格。

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張飛一般是什麼臉 京劇中張飛的臉譜是什麼顏色 第2張

京劇

其他:

淨角紫色臉:紫色介於黑紅兩色之間,剛正威嚴的人物和忠義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臉。如《魚腸劍》中的專諸,《武科場》中的常遇春,《大保國》中的徐延昭,有些人物在小說或者民間口頭文學中描述為紫臉膛,因而使用紫色臉,如《惡虎村》中的濮天雕,《招賢鎮》中的費德功,《戰長沙》中的魏延。有的人物用紫色臉是為了與同臺的其他角色區別,如《百壽圖》中的北斗星是相對於老生的南鬥星,顯得威武,而《柴桑口》中的龐統用紫色臉膛是表示其相貌醜陋。

淨角粉紅臉:粉紅色臉一般象徵年邁的紅臉人物,如《取洛陽》中的蘇獻,《盤河戰》中的袁紹,《四傑村》中的花振芳等。

淨角綠色臉:綠色臉一般寓意為勇猛暴躁,與黑色臉有相近之用意,有些佔山為王的草寇類人物使用綠色臉。如《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慶頂珠》中的倪榮,《失子驚瘋》中的金眼豹,《響馬傳》中的程咬金等。

淨角藍色臉:藍色一般表示剛強陰險,在臉譜中紫色與綠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剛強的人物,如《取洛陽》中的馬武,表示人物陰險性格的如《薛家窩》中的謝虎,《劍鋒山》中的焦振遠,《連環套》中的竇爾敦等。淨角黃色臉:黃色臉寓意人物驍勇剽悍或凶暴殘忍,如《車輪戰》中的宇文成都,《洞庭湖》中的楊麼,表示人物凶暴殘忍性格的如《魚腸劍》中的姬僚,《戰宛城》中的典韋等。

淨角金銀色臉:金銀兩色在神怪臉譜中應用較為廣泛,顯示神仙的面現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如《安天會》、《無底洞》、《蟠桃會》中的楊戩(二郎神),《紅梅山》中的金錢豹,《攻潼關》中的金吒均勾金色臉,《攻潼關》中的木吒勾銀色臉。有的將官為表示英勇無敵也用金色,用來助增臉譜的威儀,如《挑滑車》中的金兀朮,《四平山》的李元霸,說到神怪臉譜,這裡應該強調說明,前輩著名演員都反對把神怪臉譜勾畫的稀奇古怪或陰森恐怖,不贊成把蛇蠍蜈蚣真實地畫在臉上,更反對把骷髏等陰森形狀畫在臉譜裡,他們認為這不但有損於舞臺美的藝術原則,也使人看了膽戰心驚,有害於舞臺表演,是一種淺顯的、藝術造詣不高的作法,雖然是神怪臉譜,也應該與人面相近。

淨角瓦灰色臉和赭色臉:瓦灰色與藍色在臉譜應用中意義相近,瓦灰色臉如《蘆花河》中的烏里黑,赭色與紫色的意義相近,如《綵樓配》中的月下老人、《鐵籠山》的迷當。

淨角淡青色臉:淡青色介於藍綠色之間的用意,如《臥牛山》、《單刀會》中的周倉勾淡青色腦門, 周倉在《青石山》中用金色腦門,表示其死後成神 。

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張飛一般是什麼臉 京劇中張飛的臉譜是什麼顏色 第3張

臉譜

臉譜起源:

關於舞臺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幾乎所有的人類族群,在其部落時代都曾經有過圖騰崇拜。中國先民們把他們崇拜的某種物品或者概念描繪出來,並對其進行一定儀式的祭拜。《後漢書·臧洪傳》:“坐列巫史,禜禱群神。”祭祀儀式時,負責祭祀的巫覡們要戴上一定的面具。舉世聞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據考證是古蜀國舉行祭祀時的用品。又如“儺禮”,這是自先秦時代就有的一種迎神以驅逐疫鬼的風俗禮儀。儺禮一年數次,大儺在臘日前舉行。《論語·鄉黨》:“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儺禮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槤《嘯亭續錄·喜起慶隆二舞》中說道:“又於庭外丹陛間,作虎豹異獸形,扮八大人騎禺馬作逐射狀,頗沿古人儺禮之意,謂之《喜起舞》。”可見古代的儺禮,人們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堯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詩“我慚賤丈夫,豈異帶面儺”也能反證,人們在進行儺禮是需要戴面具的。這種帶著面具的宗教舞蹈對民間舞蹈有很大的影響。

臉譜的產生有悠久的歷史。臉譜起源於面具,臉譜將圖形直接畫在臉上,而面具把圖形畫在或鑄在別的東西上面後再戴在臉上,在中國的古代,祭祀活動中有巫舞和儺舞,舞者常帶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遺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魚鳧舉行祭祀禮儀的用品。北齊蘭陵王長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強,但相貌俊美像個女子,他打仗時就帶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裡,扮演高長恭的演員就要帶上面具。這可能就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1q4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