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清明的發源地——介休綿山

清明的發源地——介休綿山


說介休綿山是清明節的發源地,理由是十分充分的。首先,承載清明節“祭掃文化”節日核心的是起源於紀念介子推的寒食文化、忠孝文化,清明的的節日形式如掃墓、如踏青等也是來源於傳統寒食節的。可以說,伴隨著吹面不寒的楊柳之風,寒食在演變過程中靜靜地融入了清明。寒食滋養了清明,清明由一個節氣上升為最為人們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沒有寒食,幾無可能。
而介休即為當年的介子推被焚之地,其得名即源於“介子推休於此”。作為介子推的歸隱、遇難的綿上山(即今之介休綿山),山上遍佈了介子推當年活動過的遺蹟,棲賢谷、哀號坡、介公墓、足下亭……足以作為忠孝文化、寒食文化、祭掃文化發源地的證據。
宋代綿山《迴鑾寺碑》記載:“當山有晉文公忠臣介之推……上有敕葬陵墓,……每節清明,大地禁火。”清代《介休縣誌》載:“冬至後百五日即有疾風驟雨,邑人為介之推斷火一月……寒食之風實始此鄉,旁郡縣因而效之,竟成習尚。”目前,大多國人並不知“寒食節”一事,在鮮有典籍文字交流,僅靠口傳心授的情況下,介休民謠中至今仍有“先新墓、後寒節,當中夾著一百五”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而寒食節中的之推燕、子推蒸餅、蛇盤兔、青精飯和餳(即現代飴糖,《楚辭》中名炬粉,《齊民要術》中名環餅)等,至今仍出現在介休人的清明節祭奠中。餳更演變為介休著名特產——貫餡糖揚名海內,這足見寒食文化在當地的淵源之深。
由此完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作為有著近三千年歷史的,被稱作“三賢故里”的古邑介休當然是現代清明節的發源地。

清明的發源地——介休綿山
掃碼關注公眾號

清明的發源地——介休綿山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41r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