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

導語:清明最早是以節氣出現的,在清明節氣之後是穀雨,之後春季就結束了。所以最初的清明是指春季萬物萌發,天氣清明之意。後來清明與寒食節融合才有了現在的清明節,今天我們溯源看看清明節的來歷,下面就來詳細瞭解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關於清明節(寒食節)由來的傳說:介子推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 第2張

清明節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就是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為哀悼介子推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並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

第二年清明,晉文公率眾臣到綿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化,他便賜柳樹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綿山踏青,抒發思念之 情。並令寒食前一是為“炊熟日”,人們要做許多蒸餅,稱作“子推蒸餅”;也有人家用麵粉和棗泥做成燕子狀餅,然後用柳條串起掛在門據上晾晒,稱作“子推燕”。

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清明節天氣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 第3張

清明節天氣

其一因為冬去春來的時候,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海洋上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北上。清明前後,冷暖空氣經常交匯,從而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

其二是春天低氣壓非常多。低氣壓裡的雲走得很快,風很大,雨很急。每當低氣壓經過一次,就會出現陰沉、多雨的天氣。

其三,清明前後,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結成毛毛雨。由於這些原因,因此清明時節下雨的天氣特別多。

每年的清明節都在四月五日前後,而我國每到四月就開始盛行來自海洋的夏季風,這將會帶來大量的雨水,給農民的春耕生產帶來方便,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將會在大江南北徘徊,所以又有“春雨綿綿”的說法。儘管如此,但並不意味著每年的清明節就一定會下雨。有些地區還經常報道清明祭祖掃墓時引發山火的新聞。由此可見,不是每年都“清明時節雨紛紛”。

想知道2020年清明節更多放假安排,請點選》》》》2020清明放假安排時間表

想了解更2020年的放假安排請移步》》》》2020年放假安排時間表(官方版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kpd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