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是怎麼來的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是怎麼來的

導語:馬上就是霜降節氣了,很多人對於這個節氣並不太瞭解,只知道是一個與霜有關的節氣,認為這個時節會下霜。實際上,霜降節氣不一定是下霜,而且從科學角度來說,霜不是降落的,而是直接凝結的。那麼,你知道霜降是怎麼來的嗎?一起來了解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是怎麼來的

霜降節氣

據《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東漢王充《論衡》曰:“雲霧,雨之徵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無論是露還是霜,“皆由地發,非從天降”,怎稱為霜降呢?其實“霜降”這個名字只是一種比喻。

中國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此時豺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樹葉都枯黃掉落;冬眠的動物也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進入霜降節氣後,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越來越頻繁,晝夜溫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華南地區,氣溫的起伏愈發明顯;而西北、東北的部分地區早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

霜降期間,一般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於乾冷空氣逐漸一統天下,暖溼空氣已被邊緣化,帶有夏季和初秋特徵的許多天氣退出,天氣相對更為簡單。在立冬前後,往往出現較強的大風降溫天氣,一些地方在較短的時間裡就跨入了冬季。

習俗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是怎麼來的 第2張

霜降習俗

霜降的習俗是多種多樣的,如吃蘿蔔、吃柿子、登高望遠、喝菊花、送芋鬼、掃墓等等。

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

柿子雖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時候也要適量,每次最好不要超過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登高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天高雲淡,楓葉盡染,登高遠眺,賞心悅目,但也要有所講究。

登高的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時,要沉著,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傷;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登高過程中,應通過增減衣服來適應溫度的變化;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溼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鬆衣釦,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

對於老年人來說,應帶根手杖,這樣既省體力,又有利於安全。在爬山時要注意力集中,並注意腳下石頭是否活動,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時,最好採取“之”字形路線攀登,這樣可緩解坡度。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是怎麼來的 第3張

霜降習俗

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送芋鬼

霜降送芋鬼是廣東高明地區地區流行的習俗。每年在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裡面放入乾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闢凶迎祥。

掃墓祭祖

我國是禮儀之邦,以孝為先是我國傳統美德,很多節日慶典都是為了祭祖緬懷先人。在霜降這個季節,有的地區也有掃墓祭祖的習俗。據《清通禮》中說:“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擴荃,屆期素服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5v3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