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日環食的形成原理是什麼 日環食為什麼會形成呢

日環食的形成原理是什麼 日環食為什麼會形成呢

導語:在古代,因為科學技術落後,所以人們對日環食天象的理解比較迷信的,但是現在我們是可以通過科學來解釋它。那麼,從科學角度來理解,日環食的形成原理是什麼?到底日環食為什麼會形成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解釋。

日環食的形成原理是什麼 日環食為什麼會形成呢

日環食的形成原理是什麼 日環食為什麼會形成呢

日環食形成

日環食的本質實際上是因為月球離地球較遠,月球的本影不能到達地面而它的延長線經過了地面,而位於月影的本影延長線區域(偽影區)的人們就能看到日環食。如果月球離地球較近,月影本影能到達地面,則本影下的人們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環食還與地球和月亮本身有關。因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體,所以太陽照射到光,有時會被月球擋住。農曆七年級八年級就有可能發生日環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陽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日環食就發生了。太陽射出的光線被月球擋住,而在月球的陰影區內,人就不能接受到陽光,所以就無法看到太陽。又因為月球到地球的距離與月球到太陽的距離不同,且月球離太陽比月球距離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陽遮住,只露出周圍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環食。

與日全食原理類似,日環食的發生也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

日環食過程分為初虧、偏食、環食始、食甚、環食終、偏食、復圓。

從天文觀測角度看,日環食可觀測的現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為太陽光還沒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貝利珠等很多現象都很難觀測到,但在環食階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時候,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變成了一個金光閃爍的圓環,這一景象同樣令人深感視覺震撼。

每一次“天文盛宴”都是向公眾普及天文知識的好機會。為了讓人們瞭解更多的天文知識,由中國多家天文機構聯合組建的中國天文科學網路委員會,曾在雲南大理開通“中國天文科普網”。無窮無盡的宇宙、變化萬千的壯觀天象,可以激發人們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加強天文科普能力建設、創新科普形式,可以提高中國公眾的科學素養。

觀測日食有什麼意義?

日環食的形成原理是什麼 日環食為什麼會形成呢 第2張

日食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視,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觀測價值巨大,因為月球會讓原本刺眼的太陽暗下來,讓原本不易觀察的日冕層顯露出來。科學史上有許多重大的天文學和物理學發現是利用日全食的機會做出的,而且只有通過這種機會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了在當時看來是極其難懂、也極其難以置信的廣義相對論,這種理論預言光線在巨大的引力場中會拐彎。人類能接觸到的最強的引力場就是太陽,可是太陽本身發出很強的光,遠處的微弱星光在經過太陽附近時是不是拐彎了,根本看不出來。但如果發生日全食,擋住太陽光,就可以測量出來光線拐沒拐彎、拐了多大的彎。機會在1919年出現了,但日全食帶在南大西洋上,很遙遠,也很艱苦。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帶著一支熱情和好奇心極強的觀測隊出發了。觀測結果與愛因斯坦事先計算的結果十分吻合,從此相對論得到世人的承認。

在中國,前兩次日全食都只能在邊遠地區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緬邊境雲南瑞麗地區可見。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節之後,在中俄邊境、中國的最北端漠河可見。那次的觀測規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把個平時人跡罕至的北疆小鎮擠得比過年還熱鬧,由於人數大大超出小鎮的接待能力,人們只能宿營在火車和汽車上。當時那裡還是冬天,白天氣溫零下25℃左右,夜裡能到零下40℃,滴水成冰,人們連洗臉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儘管如此,觀測者們沒有一個後悔的,沒有一個不興奮異常的,都把親眼看到日全食,當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貴記憶。日全食之類的天文現象,要說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確實是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是,它代表了一種終極的人文關懷,代表了一種對大自然的極度熱愛,代表了對支配萬事萬物的自然鐵律的一種永恆的好奇和敬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缺少這些關懷、這些熱愛、這些好奇和這些敬畏。

標籤: 天文 日食 日環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9ge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