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冬至吃餃子象徵著什麼 冬至吃餃子是什麼含義

冬至吃餃子象徵著什麼 冬至吃餃子是什麼含義

導語:提到冬至節吃什麼的話題,有的人說是餃子,有的人說是餛飩,有的人說是羊肉湯。但最為經典的食物就是餃子了。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甚至還有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那麼,冬至吃餃子象徵著什麼?到底吃餃子是什麼含義?下面就和小編來了解下吧。

冬至吃餃子象徵著什麼 冬至吃餃子是什麼含義

冬至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象徵著什麼

寓意壹: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風俗,據說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所以,在中國北方,一到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就成為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寓意貳:冬至到吃餃子團團圓圓。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這天,一家人就會忙忙碌碌,準備各種餃子皮、餃子餡,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團團圓圓過冬至。

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

冬至吃餃子象徵著什麼 冬至吃餃子是什麼含義 第2張

吃餃子

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吃餃子象徵著什麼 冬至吃餃子是什麼含義 第3張

餃子來源

餃子的由來

餃子源於中國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南陽鄧州)人張仲景發明,最初作為藥用。餃子又稱水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諺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明代稱為“扁食”;清代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鄧州人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9n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