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客家人的習俗有哪些 客家人風俗是什麼

客家人的習俗有哪些 客家人風俗是什麼

導語:客家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而且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等等。有些朋友想了解客家的相關內容,那麼,下面就來說說,客家人的習俗有哪些?客家人風俗是什麼?有不知道的小夥伴趕快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吧,希望大家閱讀愉快。

 客家人的習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習俗有哪些 客家人風俗是什麼

客家人

1、客家哭嫁

女方從迎親前一天晚上便開始哭嫁。當男方迎親隊伍的花轎到達女方家廳堂時,那嗩吶聲聲,鑼鼓陣陣,無形中便催哭了姑娘母女,這時產生第一次哭嫁。第二天拂曉時,姑娘由姑、姐或兄、嫂梳妝打扮,謂之“開容”,準備出嫁,這時產生第二次哭嫁。早宴後,當姑娘蒙上紅頭巾等待上轎時,這時產生第三次哭嫁。

哭嫁時,首先是母女對哭,也有姑姐兄嫂和鄰里親戚陪哭。哭者和陪哭者都拿著手絹,坐在床沿或椅子上,母女兩人一仰一俯地對哭,其他夥伴則低聲哭泣。等到上花轎時,哭嫁便到達高潮。這時,不但要高聲哭,而且還要邊哭邊唱。真是哭聲一片,令人感動。

2、遮傘習俗

三明境域客家女出嫁時要頭遮一把傘,因客家方言“傘”與“產”諧音,遮傘意為新娘會傳宗接代;迎娶方則要在門前掛一個米篩,因客家人把米篩視為“千里眼神”,用它擋在門口,能夠看透新娘一路是否碰到邪魔,並把它們拒之門外。

客家人的習俗有哪些 客家人風俗是什麼 第2張

  客家圖片

3、客家春節

百節年為首,過年一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崇尚傳統的客家,圍龍屋裡的春節更有著一番濃郁的親情。客家人過春節,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為準備階段;正月七年級至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至元宵節為餘興階段。

4、客家山歌節

客家山歌節是臺灣竹東地區客家人民間節日。每年正月二十日舉行。這一天,新竹、苗栗等地的客家人,都要到新竹縣的行東參加盛大的客家山歌大會。遠在外地經商謀生的客家鄉親,也會不辭千里趕來參加。

賽歌會上,分老山歌組、長大街組、山歌仔組、平調組、男女對歌組和少年組進行。對歌開始,臺上歌聲嘹亮,響遏行雲;臺下萬頭攢動,興致勃勃。對歌從早上開始,一直延續到深夜。每年舉行,風雨無輟。

5、客家還花炮

客家“燒花炮”即流行於桂、湘、鄂、渝、黔等省侗族、壯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搶花炮”活動。上述地區的“搶花炮”活動源自廣東東江流域、西江流域,尤以廣西三江梅林侗族“二月二”搶花炮、廣西武鳴壯族“三月三”搶花炮最為著名。《廣西通志·體育志》載曰:“搶花炮流行壯、侗、仫佬、漢等民族中,以每年二月二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鎮和古宜鎮舉行的最為熱烈。”“

搶花炮起源於廣東。明嘉靖年間由商人帶到黔湘桂毗鄰的侗族聚居區,它一經和侗族同胞的生活結合,便植根於這塊土地上,世代相傳,歷久不衰。”

客家人的習俗有哪些 客家人風俗是什麼 第3張

  客家圖

客家人傳統歲時習俗

過年“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

過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穀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佈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七年級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dv3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