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是怎麼形成的

導語:每年的6、7月,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便迎來梅雨季,雖然也並不是所有梅雨季都有持續陰雨天,但一般大多時候,都是潮溼黏膩的。所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孩子不禁想問:到底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究竟梅雨季節是怎麼形成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

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是怎麼形成的

梅雨季節成因

1、在亞洲的高緯度地區對流層中部有阻塞高壓或穩定的高壓脊,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少變。

2、中緯度地區西風環流平直,頻繁的短波活動為江淮地區提供冷空氣條件。

3、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一次明顯西伸北跳過程,500hPa副高脊線穩定在北緯20度至25度之間,暖溼氣流從副高邊緣輸送到江淮流域。在這種環流條件下,梅雨鋒徘徊於江淮流域,並常常伴有西南渦和切變線,在梅雨鋒上中尺度系統活躍。不僅維持了梅雨期連續性降水,而且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氣。

梅雨季出現規律:

正常:

梅雨開始的日子為“入梅”(或“立梅”),結束那天為“出梅”(或“斷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大致上緯度越高則時間越晚。中國臺灣地區大約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農曆每年4月中旬入梅,5月上旬出梅。但具體各地有所差異,浙江地區是農曆五月初入梅,具體是逢芒種後的第一個丙日入梅,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梅。

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是怎麼形成的 第2張

梅雨季節

反常: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範圍、持續時間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應該出現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沒有梅雨,現象稱為空梅。

重梅黃梅雨季過後,通常天氣放晴進入炎炎盛夏。如果這個時候又轉成陰雨綿綿,並且持續較久,彷彿又回到梅季,就稱為“重梅”。民間俗諺有云“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亦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

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黴”,結束之日稱為“出黴”。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入黴總在4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5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其間的特有現象。5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是怎麼形成的 第3張

梅雨季

入梅時間和量與什麼因素有關?

入出梅的早晚和梅雨量的多少密切相關,因此在江淮地區每年入出梅期的確認一直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氣象業務部門汛期氣象服務工作的重點。

從氣候學和天氣學角度上,入出梅的判斷問題也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有關梅雨的長期預測影響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季風、中高 緯 度 環 流、海溫、雪蓋、極冰等方面1980s以來,以陶詩言為代表提出了梅雨鋒主要是副熱帶季風和北方冷空氣組成的中緯度鋒面雨帶,東亞夏季風的異常活動影響了江淮地區入梅時間和梅雨持續天數 關於中高緯度環流對梅雨的影響,研究表明梅雨期冷空氣的強弱,是影響梅雨的重要因子之一。作為大氣環流變化背景的海溫對梅雨也有重要影響,不同區域的海溫對梅雨特徵的影響是不同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dwe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