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霧霾的形成原因 霧霾從哪兒來最後到哪兒去

霧霾的形成原因 霧霾從哪兒來最後到哪兒去

導語:霧霾從哪兒來最後到哪兒去?霧霾的形成原因是什麼?霧霾這一詞從2013年開始出現,因為我國很多地區開始出現頻繁的霧霾天。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的結合,雖然霧只是一種無害的天氣情況,但與霾一起出現的時候就會帶來危害。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霧霾的形成原因 霧霾從哪兒來最後到哪兒去

一、霧霾的形成原因

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凶”,這就是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一旦汙染物在長期處於靜態的氣象條件下積聚,就容易形成霧霾天氣。霧霾形成有三個要素:

一是生成顆粒性揚塵的物理基源。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地區,其土壤質地最易生成顆粒性揚塵微粒。

二是運動差造成揚塵。例如,道路中間花圃和街道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潑水後若有泥漿流到路上,一小時乾涸後,被車輪一旋就會造成大量揚塵,即使這些顆粒性物質落回地面,也會因汽車不斷駛過,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集聚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顆粒最終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目前來看,在我國黃土平高原地區350多座城市中,霧霾構造三要素存量相當豐裕。

二、霧霾從哪兒來最後到哪兒去

1、霧霾從哪兒來?

霧和霾,原本都是自然現象,但如今人為因素成了不可忽視的誘因。構成霾的元凶PM2.5,主要來自工業汙染、汽車尾氣、冬季取暖等等人為活動。在空氣流動性較好時,有利汙染物擴散,就不易出現霾。但是當自然條件變差,出現靜穩的天氣形勢(靜是水平方向風小或無風,穩是垂直方向對流活動弱),就容易形成霧和霾。因此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天氣靜穩時汙染物容易堆積,PM2.5的濃度會上升。

目前,華北地區多是霧和霾混合出現,夜間以霧為主,白天以霾為主。在霧和霾混合的情況下,溼度大,空氣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又會轉化為硫酸鹽,形成新的PM2.5粒子,既加重了霾,又提供了更多霧的凝結核,這種“二次轉化”使霧和霾源源不斷地產生。

霧霾的形成原因 霧霾從哪兒來最後到哪兒去 第2張

2、霧霾到哪兒去?

風和雨通常是我們對冷空氣的真實感受,它驅霾散霧靠的也正是這兩把手。降水會淨化空氣,這個在氣象上就叫溼沉降。雨水或雪花把空氣中的髒東西洗刷到地面,減少懸浮在空氣中汙染物顆粒的濃度,讓霾入地。因而雨雪過後,空氣清新。

風則是讓空氣活過來的動力。霧和霾都是處於近地面層幾十米到幾百米厚的天氣現象,而整個大氣對流層有上萬米高。當冷空氣靠近,它前鋒附近的上升運動(即垂直方向的風)會把PM2.5帶到更高層的大氣。除了垂直方向的風,還有水平方向的風,偏北風會把乾淨的空氣(春季有沙塵時除外)帶到華北,也不排除華北地區的PM2.5擴散到其他地區,使得當地空氣質量變差的情況。

這就好比原先體育課集中於操場的一個班,下課後分散到了學校的各個角落,而且還可能處於不同樓層,就像PM2.5被吹到不同的高度和地區,這樣在一個單位體積內PM2.5的濃度會快速下降。

霧霾的形成原因 霧霾從哪兒來最後到哪兒去 第3張

三、霧霾的治理

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目前各種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是造成霧霾天氣的最主要原因。大家想想,發電需要燃燒煤,而實際上被燃燒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轉化成了電能,其餘的都被排放了。汽車、輪船等機械需要石油,同樣的,發動機也只是將不足30%的石油轉化成了動力,其餘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說我們使用能源是“大手大腳”的,利用的少,排放的多。減少能源的使用是不現實的,而清潔能源遠不能滿足需求,且價格昂貴。如果現有能源能利用70%,而排放30%的話,環境問題與能源問題會同時得到解決,人類社會也會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還有,就是多植樹造林。植樹造林對於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大氣汙染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樹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作用。而且能抵擋風沙。還可以美化環境。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經營目的和特點分為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及特種用途林5種。例如竹柳、夾竹桃、槐樹、樟樹、紅豆杉等。這是需要全民參與,不僅可以美化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注:以上圖片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標籤: 霧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nxg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