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庚日是什麼意思 庚日的含義是什麼

庚日是什麼意思 庚日的含義是什麼

導語:按照我國古代曆法,初伏的第一天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而末伏的第一天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最近有些朋友對庚日的相關知識感興趣,那麼,小編就來說說,庚日是什麼意思?庚日的含義是什麼?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庚日是什麼意思

庚日是什麼意思 庚日的含義是什麼

庚日天干地支

庚日是用來記載時間的名詞。一庚日是十天。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三庚”就是從夏至起遇上3個“庚”字,到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庚日是什麼意思 庚日的含義是什麼 第2張

天干地支

“夏至三庚數伏”,“入伏”和“庚日”如何簡易計算呢?

假設今天是2021年的6月20日,按照天文和曆法上的計算結果,明天或者說6月21日臨近正午的11時53分0秒的那一刻,太陽在黃道上將會運動到90°的位置,北斗七星的斗柄也將在相同的時間指向“午”位,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至屆時將會正式交節,登場亮相。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是夏至節氣中標誌性的物候特徵。因為,時間到了夏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會達到了一年當中的最北端,幾乎會直射到北緯23°27’的北迴歸線哪裡。每逢夏至時節,對於地處北半球的我國來說,不只是當日白天的時間最長,而且是身居越是北部的人們所能夠感受到的白晝時分越長。

與此同時,夏至後正午的太陽就掛在人們頭頂的正上方,90°的高度角算是一年當中的最大值,但太陽光對地面入射的角度卻是非常的小。所以,即便是夏至裡太陽對地球來說所處的高度最高,但帶給我國的熱量卻是最多的時刻。也正因為如此,需要陰陽和諧的陽性生物到了夏至反而是開始衰退了,倒是那些喜陰的生物在夏至裡紛紛出現,要趕著享受它們期待的盛夏美好。

夏至後生熱,伏天也即將開始。“夏至三庚數伏”也是曆法計算上固有的說法和規定。而從這一點上來講,入伏和數伏可以說都是與庚日密切相關的。

庚日是什麼意思 庚日的含義是什麼 第3張

 天干地支圖

我們知道,三庚中的“庚”字指的是庚日,而庚日曾經是用來記載時間的名詞。庚日中的“庚”字是過去採用干支紀日時,所用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天干中的第7個天干。也就是說,所謂的“庚日”便是干支紀日上帶有“庚”字的日子,而“夏至三庚數伏”中的“三庚”則指的是,夏至交節後在干支紀日上出現的第3個“庚日”。具體到每年的數伏,還包括夏至後的第4個“庚日”是中伏的起始日,而立秋交節後的首個“庚日”即是末伏的開始。只要是充分了解了這些,也就不會再糾結什麼“入伏啥時候入”、“數伏到底怎麼數”一類的問題了。

如果說,過去的干支紀日並不被現在的多數人所熟悉,要是不查日曆或相應的歷書在涉及到一個具體年份究竟哪天是“庚日”,哪天開始“入伏”和“數伏”時,再怎麼說還是不太容易被大多數人自己琢磨算計出來的話。那我們就不妨直接說,實際上,關於“入伏”和“庚日”也是分別有它們各自相對簡便的計算方法的。

對於“入伏”日期的計算,我們常人只需要切記2條即可。其一,不同的年份間,最早的入伏日一般都是7月12日,最晚的入伏日則是7月21日。當然也有極少數像2021年的今年一樣,入伏日會提早到7月11日。其二,平年的入伏日只能是會比上一年的入伏日提前或延遲5天。要是閏年的話,則當年的入伏日會比上一年的入伏日要麼提前6天,要麼就延遲4天。不過真正計算時,一定是要知曉當年的入伏日期,也要明白所要計算的下一年到底是平年還是閏年,並且要保證所使用的推算日期儘量在7月11日或12日到7月21日之間。比如說,我們已知2021今年的入伏日是7月11了,而2022年的明年又是一個平年。那肯定2022年的入伏日就會比今年延後5天,會在7月16日入伏了,而不可能是再提前5天趕在7月6日入伏的。因為7月6日應該還是夏至節氣,夏至間入伏是有所違背節氣和氣候規律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xnn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