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科學家稱我國北澇南旱格局由全球暖化造成

科學家稱我國北澇南旱格局由全球暖化造成

自進入7月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高溫越來越強,多地高溫歷史記錄幾乎日日在重新整理,雖已過“立秋”節氣,但高溫之勢卻越來越強烈。

是什麼讓高溫自7月來在南方一路“囂張'?我國7、8月份“北澇南旱”是否將成為常態?全球氣候變化又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研究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帶我們直擊天氣,解讀“高溫緣何如此肆虐”。

今年7月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出現異常高溫天氣,並呈現高溫強度大、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暑熱燎原之際,中央氣象臺各類高溫預警也是頻頻釋出,截至今天,中央氣象臺高溫預警已經持續釋出17天,其中高溫橙色預警持續釋出14天。“連續近半個月釋出高溫橙色預警,這還是歷史首次。

今年7月以來,貴州至江南大部地區降水較常年明顯偏少,部分地區甚至偏少一倍;少雨的同時,高溫持續,7月1日以來,江南多地高溫日數超過20天,省會城市中,長沙高溫日數已達47天,連續高溫日數已達38天,創下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長日數。今天高溫之勢將再掀一個新高潮,高溫範圍還將繼續擴大,強度繼續增強,上演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酷熱天氣。中央氣象臺預計,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東南部、湖北東南部、湖南北部和中部、江西北部、福建中部和重慶西南部等地部分最高氣溫可達40~41℃,局地42℃。

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重慶、貴州、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出現不同程度氣象乾旱,與此同時,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至東北一帶則出現頻繁強降雨,引發洪澇及各類地質災害。

“今年我國總體平均降水量並不少,較常年相比還偏多,但分佈嚴重不均,呈現南少北多的格局。”北澇南旱的直接原因就是今年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強,位置偏北偏西。

他進一步解釋道,一方面今年西太平洋海溫偏高,為副高強度“造勢”;另一方面,由於青藏高原熱力作用顯著,去年秋季以來北極海冰面積達到近十年來最低點,海洋吸取熱量多,到了夏季兩者成為強大熱源,也利於增強副高勢力。此外,全球暖化也是助推副高變強的重要因素。

“全球暖化影響下,整個北半球副高位置都逐漸向北擴張,副高北抬,雨帶也隨之變化。所以今年歐洲、北美一些國家地區出現了高溫,本該很熱的印度、巴基斯坦在遭受洪澇。”李維京說,“而我國則出現了北澇南旱的情況。”

我國北澇南旱的天氣格局比較符合近年來全球暖化形勢。“不是說今年氣溫熱,就意味著全球暖化了,它考察的是多年的變化趨勢,但是,今年情況與全球暖化氣候模式是比較相近的。”

隨著全球暖化,這樣的情況還將持續發生。科學家認為,我國北澇南旱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我國雨帶變化有明顯的年代特徵,50到70年代,主要雨帶在北方,就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到80到90年代,在長江流域及以南,而2003年開始雨帶逐漸北移,到近幾年來看,這種移動趨勢很明顯。因此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

全球暖化大環境下,大家應該想辦法節約資源,而不是一昧的去破壞和索取,天氣變暖或成為趨勢,那我們何不把它變成極少數現象呢?

科學家稱我國北澇南旱格局由全球暖化造成
掃碼關注公眾號

科學家稱我國北澇南旱格局由全球暖化造成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y71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