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導讀:臘八節,時間在每年臘月初八,也就是農曆十二月初八。今年距離臘八越來越近,南南北北的人們都在準備臘八粥的食材,在臘八節吃上一碗臘八粥,想必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吧。那麼,臘八節的由來故事是什麼?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有哪些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臘八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

“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孔穎達在註疏中解釋說:“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

由此可知這個節日的創立,是遠古時代每年年終祭祀先祖的一種習俗。對於這一祭祀習俗,《風俗通》記載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人獵之用幹祭祀,可謂取之有道,用之當時。但當時臘祭的日期並不固定,規定在每年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並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凜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幹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裡重要的一個節日了。

“臘八”這個節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以外,與後世的佛教傳說也有很大關係。據史書記載,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因傳說釋迎牟尼出家後,苦於修行,在飢餓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這個日子換算成中國農曆,也正好是臘月初八。佛門為了弘揚此事,宣稱臘月初八是佛祖釋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這一天施粥揚義,弘揚佛法,舉行各種浴佛活動。因而臘八又成為了佛教的“成道節”。由此,我國固有的傳統節日“臘八節”的和風俗活動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展。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第2張

臘八粥

臘八節,時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國人簡稱“臘八”。中國遠古時代的一種祭禮稱臘,也就是人們常在冬月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先人以祈福避災,稱之為“臘月”。獵、臘古時相通。後來便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日當時並不固定在臘月初八。從先秦起,被當作“年節”歡度。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不過在這一天並不吃臘八粥,而只是作為祭奉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臘月初八日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

《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作金剛力士以逐疫。”以此來迎接新春之情景。臘八也是佛祖成道節,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迎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遊名山大川,訪間賢明,尋求人生的究竟和真諦。一天他走到一荒僻處,又累又餓,暈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取來泉水一口一口地喂他,又從山上採來野果加進小米為之熬製成粥,釋迎牟尼吃了,頓覺元氣恢復,精神振奮,感到那粥真是美味甘露,然後他又洗了澡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從此,每到這天寺院眾僧便舉行集會,誦經演法,喝黍米粥,以示紀念。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第3張

臘八

秦始皇修建長城

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朱元璋之說

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第4張

臘八節

勤儉持家

早先有戶農家,就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裡,早出晚歸,精耕細作,調理的幾畝農田年年五穀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裡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勞節儉,還心地善良,碰上誰家揭不開鍋,常常拿些米糧接濟人家,度過難關。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他們的兒子已經十七八了。雖說大小夥子長的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可是跟他爹孃不一樣,懶得出奇。這也是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慣壞了。長大了還是胡吃悶睡,遊遊逛逛,什麼活也不幹。

一天,老漢摸摸花白鬍子,感到自己老了,對兒子說:“爹孃只能養你小,不能養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後學學種莊稼過日子吧。”兒子哼哼兩聲,這耳朵進,那耳朵出,照舊溜溜達達,胡吃悶睡。

不久,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了家,小倆口該合計怎麼幹活過日子了。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橫草不拿,日頭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動針線,不進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漢梳著滿頭白髮,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滿心的話說給媳婦:“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兒媳婦把這話當成耳邊風,一句也不往心裡放。

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把小倆口叫到床前,囑咐再三:“要想日子過的富,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當勤耕作,女應多織布...”話沒說完,老倆口一起去世了。小倆口託鄉親埋葬了兩位老人,看看囤裡糧缸米、櫃裡棉花箱裡衣。男人說:“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頭。”女人說:“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小倆口一唱一和,早把兩位老人的遺囑忘到腦後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1r0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