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正月十五的習俗 正月十五放不放假

正月十五的習俗 正月十五放不放假

正月十五的習俗 正月十五放不放假

正月十五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把,正月十五就是我們國家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簡稱,正月十五是我們國家春節之後的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各地張燈結綵,活動繽紛滿目,美不勝收,那麼正月十五的習俗,正月十五放不放假?下面就由本站萬年曆頻道小編來為大家解答解答。

月十五

正月十五的日期

2017年2月11日 農曆 正月十五 星期六

正月十五是否放假

在我們國家,除了雙休日以及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之外的節日是不放假的,所以正月十五是沒有假期的,但是2017年的正月十五是在週六,所以雙休的朋友就有時間去觀賞花燈了,而單休的朋友就得調休了。

正月十五的起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很寵愛戚夫人,想立其子如意為太子,因皇后呂雉阻礙未成功。從此,歹毒的呂后對戚夫人懷恨在心。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到其母呂后手中。呂后為解心頭之恨,用毒酒毒死趙王如意。接著砍掉戚夫人的手足,把她變成又聾又啞又瞎的廢人,終年囚禁在永巷的廁所裡。漢惠帝對母后的殘忍和驕橫極為不滿,但又無力抗衡,最終憂鬱成疾,不久便死了。此後呂后獨攬朝政,為把劉氏天下變為呂氏天下,排擠老臣,殘害忠良。呂后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密謀徹底奪取劉氏江山。呂祿的女婿是劉氏宗室的劉章,他聞訊大驚,將此事通知哥哥劉襄,敦促他起兵討伐眾呂。往日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文臣武將紛紛而起,平凡之事勢如破竹。諸呂之亂最終被平定。而後劉恆登基,就是漢文帝。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位民同樂日,這天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賀。每逢正月十五,漢文帝不僅大宴群臣,還微服出巡,賞景觀燈與民同樂。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樂的中國民間節日。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的風俗習慣

元宵節是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中國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元宵節定為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學者認為,此種觀點站不住腳,認為佛教只是在這一天利用人們的節慶氣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中國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

正月十五吃哪些應節食物

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正月十五是我們國家傳統的節日,同時也是推動春節活動到高潮的節日,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於節日的關注性開始大大的降低了,我們應當正確的對待傳統節日,不忘初心,這樣才能夠讓社會更好的發展下去。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月十五的習俗”,大家快快收藏起來吧。欲瞭解更多節日時間查詢請點選》》》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86d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