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冬至和清明上墳區別 冬至和清明上墳有什麼不同

冬至和清明上墳區別 冬至和清明上墳有什麼不同

導讀:冬至和清明都是節氣裡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它們都是節氣和節日集一體,都是古代重要的祭祀節日,連習俗活動都有些相同,比如掃墓祭祖這一項習俗,都會在節日裡去上墳,那麼冬至和清明上墳有什麼不同?冬至和清明上墳區別是什麼呢?想知道就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冬至和清明上墳區別 冬至和清明上墳有什麼不同

上墳

冬至和清明上墳區別

1、時間不同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一般是在清明節當天掃墓;而冬至掃墓不一定是在當天,在選好黃道吉日的前提下,是可以提前上墳的,在有的地方冬至前後三天左右掃墓都是可以的。

2、來源不同

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到了唐玄宗時,下詘定寒食掃墓為當時的“五禮”之一,因為寒食節約在清明前後,所以逐漸將清明與寒食合併了,因此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掃墓成為了重要的風俗;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民間凡是有祖祠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所以逐漸形成了在冬至掃墓祭拜長輩的風俗。

3、意義不同

清明節掃墓是表示對親人的懷念,以寄哀思,緬懷故人,所以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而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所以在冬至祭祖掃墓是感謝長輩在這一年中對後代的保佑。

冬至和清明上墳區別 冬至和清明上墳有什麼不同 第2張

上墳

4、習俗不同

清明節添墳

添墳,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人講求土葬,墳頭上的土容易被風雨侵蝕,會越來越矮直至消失,甚至有的會被小動物在墳上掏洞,以及出現塌陷。

下陷的墳堆得到再次添土,就像活著的人,房子舊了壞了進行修繕。只有清明這天才能動土,其他時間不能打擾親人的世界。墳頭添土也昭示著先祖的威名換取祖先庇佑後世子孫。

冬至送寒衣

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稱“送寒衣”。

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之日,雖然白晝最短,但是還不是溫度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

在中國,又有事死如事生的說法,所以在世的子孫,擔心去世的先祖,在另外一個世界,冬至之後穿不暖挨凍,於是就在冬至之日裁剪紙衣褲,冬至之日寄達亡人那裡。

舊時也有在農曆十月一日“寒衣節”這天送寒衣的習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寒衣節”已經不再是祭祖的節日了。

冬至和清明上墳區別 冬至和清明上墳有什麼不同 第3張

上墳

冬至為什麼要上墳

冬至最初在周代起,主要是為了像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乞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而經過多年的演變變成了祭祀祖先、上墳的習俗。

到現在上墳主要流傳在潮汕,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氣候好,便於上山野餐。

潮汕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據載:“人們對此有二種解釋:一說冬至是小過年,過了小年也就應多加一歲了;一說此俗諺是出自犯人。古時每年秋天,都是殺人的季節,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處決,如果到冬至尚未處決,則循例可延至明年再處決,所以說‘又多一歲”’。

潮汕習俗,是潮汕文化的一個內容。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對於好的習俗便繼承下來,對於不好的陋俗就丟棄了。冬至這個“上墳掃墓”是紀念先人艱苦創業和“吃甜丸”是預示來年又獲豐收的習俗,自然就沿襲下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q6w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