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生活圈 >生活 >

古代把教書的人稱為什麼 古代老師有哪些稱謂

古代把教書的人稱為什麼 古代老師有哪些稱謂

1、夫子,古代對老師的一種尊稱,尤其流行於舊時私塾;2、師長,教師的尊稱;3、外傅,古代對教師的特稱;4、博士,經學教師稱博士,至唐朝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5、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始於宋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後世相沿;6、講師,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的教師謂師。

古代把教書的人稱為什麼 古代老師有哪些稱謂

在古代“老師”都有哪些稱謂

師長: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

夫子: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山長、師傅、師父: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古時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古代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所以也將老師尊稱為師父。《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

西席:也稱西賓。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漢明帝雖貴為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

宗師教授:原為掌管宗室子弟訓導的官員。後逐漸演變為眾人所崇仰、堪稱師表的人。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

助教: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西晉咸寧二年立國子學,始設助教,協調國子祭酒、博士傳授儒家經學。此後除個別朝代外,國子監中都設經學助教,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四門助教、廣文助教等。

學博:原為唐代府郡的學官。唐代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

講郎:原為講授經書的官員。《後漢書·儒林傳》:“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

教諭:原為宋代京師國小和武學中的學官名。明清時期,縣設“縣儒學”作為一縣之最高教育機構,內設教諭一人,另設訓導數人。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先生:“先生”一詞的最初含義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長輩、知識豐富的人。後來,“先生”一詞被引申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

古代教書的地方叫什麼

古代教書的地方叫私塾。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塾有多種,有塾師自己辦的教館、學館、村校,有地主、商人設立的家塾,還有屬於用祠堂、廟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興辦的義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shenghuoquan/shenghuo/r5ee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