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生活圈 >養生 >

大腸癌發病率逐年增大,注意這些現象能救你一命

大腸癌發病率逐年增大,注意這些現象能救你一命

在全球範圍內,結直腸癌(俗稱大腸癌)是三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45歲以上患者居多,佔到了總患病人群的93.5%。

大腸癌發病率逐年增大,注意這些現象能救你一命

王傑軍教授表示:“結直腸癌是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越早發現越好。但是結直腸癌的症狀較隱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階段,患者可能都沒有明顯的區域性症狀。因此,需要更多精準的早期篩查手段來提高早診斷、早治療的可能性。“

王傑軍教授

結直腸癌有五個前兆

1.貧血

腫瘤生長需要大量血液供應。所以隨著腫瘤的逐漸增長,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但不是貧血越重病人越晚期。部分右側結腸癌病人往往首先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乏力、疲勞症狀。

2.大便習慣改變

早期可出現腹瀉、便祕或腹瀉與便祕交替。隨著腫瘤持續增長,導致腸腔狹窄出現進行性便祕。直腸癌患者除了便頻外,還有排便不盡感,最初發生在清晨起床後,逐漸增多,每日數次或10多次,甚至夜間也大便數次。

3.腹痛腹脹不適

腫瘤持續增長,部分患者會出現腹部脹痛不適,往往是隱痛不適,可無胃腸道症狀。由於缺乏特異性,常不被引起注意。

4.腹部腫塊

右側結腸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點,腸腔內容物多為液體狀,腫瘤可以向腸腔內生長,中後期60%~70%病人中可於右側中腹部觸及一個質硬腫塊,這也提示右側結腸癌可能的一個徵象。

5.便血

便血原因主要為大便與腫瘤表面摩擦所致。隨著腫瘤不斷生長,腫瘤出現壞死、潰瘍而且分泌物增多,便血量增大,血呈鮮紅色,當血液在腸道記憶體留時間較長時即為暗紅色,多與糞便相混,有時還會出現血塊。

很多患者往往是在出現腹痛、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嚴重貧血等症狀後才就醫診斷,此時腫瘤多已是中晚期,療效往往差強人意。柏愚副教授建議:”40~45歲以上的成人定期體檢和進行結直腸癌篩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有家人患結直腸癌或其他惡性腫瘤者。對大眾尤其是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篩查,對於預防結直腸癌發生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中美腫瘤專家對話“結直腸癌防治”

我國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美國一半,差別在這裡

據2015年國家腫瘤登記資料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7.3/10萬和13.9/10萬,分別位居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第5位,其中45歲以上患者佔到了總患病人群的93.5%。

美國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10年前就已達到67%,而我國目前僅為31%。2001年至2010年,美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均每年下降3%,篩查在其中的貢獻率超過50%。然而,我國患者的早診率遠落後於國外,確診時約60%的患者是中晚期。

李治中博士解釋道:“從最初單個細胞出現異常並長成息肉,到最終發展為結直腸癌,大約需要10到15年時間,絕大多數息肉都可以在早期通過常規篩查檢測到,並在發生癌變之前切除。50歲之後患結直腸癌的機率顯著增加,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常規的結直腸癌篩查,是預防結直腸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王傑軍教授表示:“早期篩查的意義遠超癌症的治療。歐美國家的經驗也為我國結直腸癌的防治提出了一條出路,只有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癒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抽10毫升血準確判斷結直腸癌風險

目前,在臨床上,最常見的結直腸癌篩查手段為腸鏡檢查和便潛血試驗,王傑軍教授說:“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診斷的金標準,但是,由於有創傷,比較痛苦,病人普遍比較抗拒;而便潛血試驗則需要多次取樣,會給病人帶來很多不便,從而造成受檢者篩查意願降低,依從性差。”

近些年來,腫瘤標誌物正在成為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比較領先的針對結直腸癌腫瘤標誌物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僅需抽取10毫升外周血,即可準確判斷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其無創、取樣方便的特點,可以大大提高受檢者的依從性。

柏愚副教授提醒:“血液檢測只是初步篩查的手段,如果血液學檢查結果提示有可能患有結直腸癌,病人到醫院就診時依然需要進行復查,腸鏡依然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通過腸鏡檢查才能確定病人是否罹患結直腸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shenghuoquan/yangsheng/l7g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