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城市文化 >

安徽淮北戲曲藝術

安徽淮北戲曲藝術

淮北的琴書演出流傳曲目多以人文戲為主,地方群眾稱其為“鞋筐子戲”。其歷史悠久,加上老藝人不斷創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現了一些武戲。其中淮北梆子戲、泗州戲、淮北花鼓戲等都是比較知名的戲曲。

安徽淮北戲曲藝術

淮北梆子戲

淮北梆子戲,原名沙河調或沙河梆子。當地人俗稱“高梆”。淮北梆子在聲腔上屬梆子腔系。與河南梆子、上黨梆子、蒲州梆子、萊蕪梆子有一定的血緣關係。淮北綁子戲源於河南豫劇豫東沙河調。主要流行在皖北、豫東和蘇北的一些地區。鼎盛時幾乎縣縣都有專業劇團。成立較早而影響較大的劇團,主要有抗戰時期的翻身劇團、拂曉劇團等。

泗州戲

泗州戲原稱“拉魂腔”,源於蘇北魯南地區,傳入淮北,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建國前基本上是由民間小班社在農村演出。這種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員、師承關係為核心組成。建國後才逐步進入城市登上舞臺。泗洲戲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

淮北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是在安徽淮北地區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劇種,它因發源於淮北地區,表演時男角上場背花鼓,樂隊伴奏時也以“花鼓”為主樂,因此叫淮北花鼓戲。2007年,經安徽省政府批准,淮北花鼓戲和淮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chengshiwenhua/vdw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