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旅遊 >

走這些斜街,體驗老北京口中的“不走正路”!

走這些斜街,體驗老北京口中的“不走正路”!

   老北京有句諺語,“出門奔斜街,不走正路”,今天,小編就想跟大家嘮嘮這些“斜街”們!

走這些斜街,體驗老北京口中的“不走正路”!

為什麼會有斜街?

   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而興建的。元大都是事先設計規劃好後才施工興建的,因此城裡的街巷衚衕的排列是有規律的,縱橫交錯,給人留下棋盤的印象。

   為了飲用和水運交通的方便,在興建大都城時幾乎全保留下來。天長日久,當這些河流湖泊乾涸後,就演變成街巷了。河流多是彎曲的,因此形成的街巷自然是斜的了。

① 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是北京最老的斜街,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稱"菸袋斜街"。因為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菸或水煙,菸葉裝在菸袋中。那時候由於菸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菸袋鋪。

   這條街上的菸袋鋪,大都是高臺階,門前豎一個木製大煙袋當幌子。黑色的菸袋桿兒,金色的菸袋鍋兒,這樣的標誌真可謂生動形象至極。

②  東西斜街

   西斜街西起豐富衚衕,東到西單北大街;東斜街西起西單北大街,東到大醬坊衚衕東口。元代時,這裡是金水河河道。後來,河道改為暗溝,遂形成彎曲的斜街。北京的斜街,大多是古河道,以其河道走向而形成的斜街。

③ 外館斜街

   所謂“外館”,是針對“內館”而言的,不管內館還是外館,都是接待蒙古王公的場所。根據夏仁虎《舊京瑣記》的記載,接待蒙古人的賓館,在東交民巷的叫做內館,在安定門外西北方向、黃寺東側的叫做外館;外館隸屬於清廷理藩院。

   據《清會典》載,蒙古王公和西藏黃教領袖按照“年班制度”,輪班進京朝貢,謁見皇上,被分別安排在外館和黃寺居住,他們的隨員及商人也在此與內地商人貿易,使得這個區域當時十分繁華。

   由於從黃寺、外館進入內城最便捷的交通就是從東南方向的安定門進入,因此很容易走出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斜街。

楊梅竹斜街

   楊梅竹斜街的走向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故得名。街長 496 米,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清朝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圖》中,標註為“楊媒斜街”。據說這是因為清朝前期這條斜街居住著一位善於說媒的楊媒婆。清朝光緒年間,諧音並雅化為“楊梅竹斜街”。

⑤ 高梁橋斜街

   從京城通往“三山五園”的旅遊交通線,一是繼續使用經元、明兩朝修建起的“御河”,二是建設了西直門通往萬壽山的“御路”:東起西直門外北下關的高梁橋(西北向走)→北下關娘娘廟→廣通寺→大柳樹→黃莊→海淀南小街→西大街→北出海澱鎮→折至萬壽山;

   西段萬壽山與玉泉山也有御路相通,出玉泉山宮門又可去香山。因為“三山五園”都在西北方向,所以經過高梁橋的道路就是西北、東南走向的斜街。

⑥  東直門外斜街

   據《北京交通史》,清朝出京的皇家御道共有三條:

   一是出朝陽門的東道,經通州、三河到河北遵化,是皇帝到清東陵謁陵的御道;

   二是出廣寧門的西道,經良鄉、房山、涿州到達易州,是皇帝到清西陵謁陵的御道;

   第三條則是出東直門的北道,經順義、懷柔、密雲,出古北口,到達熱河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是皇帝避暑和圍獵的御道。

   由於熱河(承德)、古北口在京城的東北方向,所以按照抄近道的原則,東直門外的斜街正是這條御道,自然也是西南、東北走向了。

⑦  鐵樹斜街

   在北京的衚衕中,鐵樹斜街的歷史要從金中期算起,已有近 900 年的前史。鐵樹斜街,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裡與鐵樹有關。其實鐵樹斜街根本就沒種過鐵樹,本來這條街在明朝時只稱斜街,從未種過什麼鐵樹。

⑧ 棕樹斜街

   棕樹斜街原來叫王廣福斜街,再往前,叫王寡婦斜街。清朝時這裡妓院較多,有店家為吸引客人就想辦法弄來窮人家的女兒。

   此時有一個姓王的中年婦女死了丈夫,人們叫她王寡婦,她在這條街上開設的妓院很有名氣,所以人們一說到這個地方時就說:“到王寡婦街。”叫的久了,就得有了“王寡婦斜街”這個街名。

⑨ 櫻桃斜街

   明朝時候,櫻桃斜街這裡有羊氈作坊,所以在《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中記有“楊氈衚衕”。“楊”可能是“羊”的諧音,也可能是這個羊氈作坊的掌櫃姓楊。

   清朝乾隆年間已改稱“櫻桃斜街”,沿用至今。相傳是因為該街中曾有櫻桃樹,又因為街道走向偏斜,故得名,不過該說法有待考證。

⑩  東花市斜街

   崇文門外的東花市斜街,是一條出內城到外城的廣渠門之間的捷徑,如果從崇文門出發要到外城的外面,走斜街無疑可以縮短距離。

⑪ 棗林斜街

   宣武門外的棗林斜街,清朝宣武門外的崇效寺存有一幅《青松紅杏圖》為鎮寺之寶;寺北植有大片的棗林,一到暮春時節,棗花如雪,因而崇效寺又稱棗花寺,後來又培植了眾多牡丹花,這些都使崇效寺聲名鵲起,文人雅士紛至沓來。

   由於從宣武門到崇效寺必然經過這一大片“老君地”,為找捷徑人們便踩踏出一條斜的土路。後來人們在土路兩側築屋而居,形成斜街。到50年代新修白廣路,從牛街到棗林前街的這一段改稱棗林斜街。

⑫  白米斜街

   櫻桃斜街因櫻桃而得名,那麼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南至地安門西大街的白米斜街,原來是賣白米的?還是與米有關呢?其實這條古老的衚衕,據《燕都叢考》記述,此衚衕早年有一座“白米寺”,當以此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因此街長百餘米,俗稱“百米斜街”。

⑬  上下斜街

   位於宣武區西北部。東起宣武門外大街,西至下斜街。因是河流故道,不直而得名。明朝上斜街曾稱西斜街。清代分上下斜街。上斜街又分上斜衚衕,路面較寬,西高東低。早年為河流故道。

⑭  天橋市場斜街

   天橋市場斜街位於天橋市場西北部,西北至東南走向,西北起自永安路,東南至北緯路,是唯一一條呈現出很規則的弧形的斜街。

   天橋市場斜街正是先農壇外壇的牆根,由於先農壇和天壇一樣,呈現出“北圓南方”的整體格局,其外壇的北牆為一條弧線,等到外壇的壇牆拆除後,就形成了這樣一條獨一無二的街巷。

⑮  冰窖斜街

   位於前門大街以東、珠市口東大街以北,以此街北有冰窖而得名,來往運冰車皆由此過,街呈東北、西南走向。

⑯  鼓樓西大街

   元代郭守敬引白浮泉水西流,沿西山東麓折而向南,匯人甕山泊,經高梁河從和義門(西直門)北流入大都,蓄於積水潭;再引水南流,東下通州,建成通惠河;之後,積水潭就成為了港口碼頭。其周邊也成了商業區。

   為使碼頭至鼓樓前有一通道,就在積水潭北、健德門內至鼓樓之間修築的斜街(大約今鼓樓西大街),從東南斜向西北,以直線方式進行連線,提高了通行效率。

   北京的這些斜街,你都去走過沒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lvyou/r4e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