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最熱 三伏天如何防暑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最熱 三伏天如何防暑

導語:現在已經是六月份,夏季來了,天氣明顯變熱了許多,而且高溫天氣常出現。但這並不是最熱的時候。一年當中,最熱的還屬三伏天,但三伏天從什麼時候最熱呢?這麼熱,三伏天如何防暑好?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最熱 三伏天如何防暑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最熱 三伏天如何防暑

三伏天

一、三伏天從什麼時候最熱

2017年三伏天從7月12開始 為期30天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30天

2017初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庚辰

2017中伏時間:2017年7月22日庚戌

2017末伏時間:2017年8月11日庚午

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而再三伏天之中當屬中伏最熱。中伏也叫做二伏,是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進入中伏,高溫悶熱,暑溼之氣乘虛而入,易使人心氣虧耗,稍不注意,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疾病,頭昏腦漲,精神不振,毫無胃口,動不動就拉肚子,還會心煩氣躁,也有人“揮汗如雨”,過度出汗。

根據專業醫師的說法,進入中伏,人們的飲食養生應該注意少苦多辛加點酸。夏季的五行屬火,“火曰炎上”,即是溫暖、上升,具有溫熱、升騰、活動、上升的作用,而五臟歸屬為心,“心為君主之官”,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由此可見,夏時心火當令,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酸能收、澀,有助於固表斂汗,多食辛味,如蔥白、姜、蒜、香菜等避免心氣偏亢,有助於補益肺氣、化溼等,還要注意提高食慾。值得注意的是,百姓都知道“苦”夏,中伏時節適當吃苦,可以瀉心火,但要注意過量食用苦味食物,反而會引起胃部不適、噁心嘔吐等。

另從中醫陰陽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過量定會寒傷脾胃,引起上吐下瀉。因此,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等夏季食品,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如果,一年中三伏都沒有出現颱風,下雨的天數也差不多,那麼三伏哪一天最熱,根據歷史氣象記錄,最熱通常是中伏。

三伏天

二、三伏天如何防暑

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覆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因此,三伏天養生,最重要的就是“祛邪”了。

伏天有人稱之為——“桑拿天”。這樣的天氣常常使人感到悶熱,人們往往睡眠少,很多人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食慾差。這個時候如果吃生冷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天熱又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現身體不適。特別是老人、孩子和體弱多病的人,在高溫天氣更是容易受到傷害,更要合理膳食。同時掌握一些防暑的辦法也是必要的。

1、三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2、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3、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4、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5、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6、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7、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面板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9、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晒霜。

標籤: 防暑 三伏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0mq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