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近60年我國多地入冬越來越晚 而且出現暖冬概率增加

近60年我國多地入冬越來越晚 而且出現暖冬概率增加

全球暖化對天氣氣候的影響非常大,其中表現在冬天的天氣變化,現在的冬天氣溫是偏暖了。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我國入冬的時間越來越晚了。而這不是錯覺。通過一些資料也能得到,現在我國的確是入冬越來越晚了。而且,出現暖冬的概率也是在增加了。

近60年我國多地入冬越來越晚

近60年我國多地入冬越來越晚 而且出現暖冬概率增加

冬天下雪

盤點大資料發現,不只今年,近六七十年裡,我國不少地方的冬季也在逐步推遲。對比20世紀90年代和2011年至2020年近十年的平均入冬時間,昆明推遲10天,南京、合肥、武漢等地從11月中旬推遲到11月下旬,延遲超過5天,此外,杭州、長春、南昌等城市的冬季也比之前晚了3到5天。

“在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下,我國四季更替發生了很大變化,多地入春、入夏時間呈現提前趨勢,而入秋、入冬時間在推遲,相對來說,夏季變長、冬季變短更為明顯。”氣象分析師介紹。

在四季變化中,冬季縮水尤為明顯。以北京為例,20世紀六七十年代,平均冬日超過155天,2011年至2020年縮水到139天,冬季在四季中的佔比也從44%左右降到38%。

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出現暖冬的概率也在增加。從1961年至2022年的統計來看,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冬季平均氣溫超過常年平均值的機率明顯加大,尤其最近十年就有七年高於平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冬季平均氣溫偏高,但是氣溫階段性冷暖起伏大,極端天氣增多。以2022/2023年冬季為例,2022年12月份氣溫明顯偏低;2023年1月上旬偏高,並達到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5高;1月下旬又偏低,部分地方甚至重新整理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最低氣溫值;2月迅速回暖,氣溫達到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5高。

今年的冬天會是最暖冬天嗎?

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仍處於厄爾尼諾狀態,即將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通常在厄爾尼諾影響年份,我國出現暖冬的概率會大一些,但今年是否會經歷最暖冬天,暫時還不能下結論。即使出現暖冬,也不意味著不會出現階段性寒潮或極寒天氣。

在中國氣象局11月新聞釋出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預計11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持續超過0.5℃,2023/2024年冬季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在厄爾尼諾事件背景下,冬季氣溫起伏較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次數往往偏多,需關注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過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近60年我國多地入冬越來越晚 而且出現暖冬概率增加 第2張

冬季氣溫

暖冬是什麼現象?

以前我們對於冷暖冬沒有恰當的定義和統一的標準,習慣上認為某一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溫距平(與總平均氣溫的差值)不低於0℃或0.5℃即為暖冬,還有很多專家學者採用了其他不同的方式來判定,使得統計分析結果有較大差異,給公眾和學術研究都帶來很大困擾。

為此,國家氣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級》國家標準,並於2008年正式頒佈實施。《冷冬等級》國家標準也在2017年5月釋出。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個月的平均氣溫,在空間上分為氣象觀測單站、區域、全國三個範圍等級。

在單站方面:

如果單站平均氣溫距平大於等於標準差的0.43倍,則為暖冬;反之,如果單站平均氣溫距平小於等於標準差的-0.43倍,則為冷冬。

在區域總站數方面:

暖冬站數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暖冬;冷冬站數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冷冬。

在全國有效面積方面:

暖冬面積超過全國有效面積的50%,即為暖冬;冷冬面積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冷冬。

我們要認識到,出現暖冬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冬季防寒保暖。因為即使在暖冬的氣候條件下,不排除有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強降溫天氣。因此,我們要及時瞭解天氣的變化,一旦遇到大的寒潮和強降溫天氣情況,需要加強防寒保暖。”

另外,為預防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要注意開窗通風,這樣能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預防疾病。在太陽好的天氣裡,將衣被拿出去晒一晒,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抵禦和殺死多種病菌病毒,有效預防流腦、流感、麻疹等疾病。

相關推薦

尼泊爾發生6.4級地震已造成上百人遇難 印度新德里都有明顯震感

11月初多地最高氣溫直逼30℃ 專家解讀為什麼今年氣溫偏高

尼泊爾地震最新訊息今天 尼泊爾西部地區地震已致133人死亡

上海今天釋出雷電黃色預警 明天夜間冷空氣開始影響氣溫逐步下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k1y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