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導讀:又是一年中秋月圓之時,雖說每個月的十五月亮都會圓,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中秋時候的月亮是最亮和最圓的,而且賞月的人也更多,賞月的心情也更好。那麼,關於中秋節的風俗你知道多少?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查詢瞭解下吧。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是與月亮有關,如賞月、吃月餅、祭月、走月等等,還有一些地方在中秋節有玩花燈、燃燈、觀潮的習俗,中秋節是一個代表著團圓的日子,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視。

中秋節是少不了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的。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記憶中,小時候就盼著過中秋節,因為感覺中秋節的月亮特別圓,而且中秋節的晚上可以和家人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還可以吃到平時早就想吃的水果和一些好吃的零食。最重要的是可以聽老人家講好聽的故事。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在有一些地方,中秋節的晚上,要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然後點燃紅燭,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拜祭完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月餅是有講究的,全家有多少人,就要切多少塊,而且大小要差不多,剛好把月餅分完。

有一些地方在中秋節的晚上,要燃燈,也有玩花燈的,一到晚上,各樣各式的彩燈讓人眼花繚亂,做燈的人都是仿照各種農作物和一些瓜果蔬菜的樣子做出來的,所以有芝麻燈、蛋殼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一些鳥、獸、花樹燈等。

在浙江一帶,中秋節還有觀潮的習俗。觀潮可謂是中秋節的一大盛事,早在漢代的史書上就有記載。現在的中秋節,已經被國家定為法定節假日,不但中國重視中秋節,在國外的一些華人和華僑也都會過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第2張

吃月餅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 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第3張

拜月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舞火龍

舞火龍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第4張

舞火龍

燃寶塔燈

明清時期,民間還有在中秋之夜燃燈的習俗。 中秋燈與元宵燈不大相同。中秋夜點的是寶塔燈,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為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拋帕招親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是夜,於廣場中搭一彩臺,佈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偷菜求郎

在臺灣,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妝飾美麗的女子踏著月光,往別人菜圃中偷摘大蔥及蔬菜,偷摘到之後便預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臺灣有“偷著蔥,嫁好夫;偷著菜,嫁好婿”之諺語。

竊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陽“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豐履原之家,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於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於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於床,以被覆之,門中念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後,即剖食之。俗傳此事最驗雲".在衡陽,凡是村裡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裡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16mnw.html